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15-07-01 11:19
當工人期望的工資漲幅接近10%,企業該怎么辦?在制造業重地珠三角地區,“機器換人”正在成為企業應對“漲薪潮”的重要手段。《中國經營報》等媒體就此發表文章,現摘編如下。
2015年,渣打銀行開展了第六次年度珠三角制造業調查。調查顯示:珠江三角洲今年工資漲幅或達8.4%;工資上漲體現為生產率持續改善,而增加自動化投入、優化生產流程和工藝是珠三角制造企業應對用工短缺和工資上漲的普遍做法。
“機器換人”應對“漲薪潮”
根據廣東省商務廳去年底到今年初的摸底調查顯示,只有20%的外貿企業預期2015年訂單有所增長,預期訂單下降的企業則達到40%以上。與貿易形勢的悲觀預期相對應的是仍在不斷攀升的員工工資上漲預期。渣打銀行在今年2月底到3月底之間針對珠三角制造企業調查發現:與去年的調查相比,受訪企業預計工資上漲幅度在10%~15%之間。2015年平均工資漲幅預期是8.4%,高于去年的8.1%。
廣東省科技創新大會上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廣東省制造業一線工人人均工資早在2013年就達到了4.6萬元,是10年前的2.9倍。“使用官方CPI作為物價平減指數,2015年預期實際工資漲幅約為6.8%,高于2014年的6.1%和2013年的5.8%。”渣打銀行報告執行人表示,實際工資增長持續加快應該能為家庭消費提供重要支撐,在今年中國經濟減速背景下,這一點的積極意義可能被忽視。
在經營壓力面前,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機器換人”提上了日程。在佛山順德,一家制冷設備公司的生產線上,空調遙控器的生產環節原先需要7名工人,在采用自動化工業機器人之后,所需員工數降到了2名,同時裝配效率比過去提高了1.5倍。
而這一趨勢,更得到了珠三角地方政府的積極支持。2015年3月底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廣東省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的通知》,提出廣東全省未來3年將累計投入9430億元,引導2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新一輪技術改造。自2014年起,東莞市政府連續3年每年安排財政資金2億元,用于鼓勵企業“機器換人”。滿足重點示范推廣項目、使用莞產設備等條件后,單個項目最高資助金額可達500萬元。
據公開資料統計,從2014年9月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東莞市收到實施“機器換人”有效申報項目505個,項目總投資42.6億元,其中應用生產設備達7億元,預計可減少用工34378人,產品平均合格率從89.3%大幅上升至96.6%,單位產品成本平均下降一成,每年可產生銷售收入達291.6億元。“勞動力成本和工資水平上升雖然給制造企業帶來挑戰,但卻體現出中國生產率改善和產品復雜程度提高。同時,自動化設備和機器人有利于中國提升制造業價值。”渣打銀行制造業報告總結道。
“機器換人”忌盲目跟風
盡管在“機器換人”方面出現了上述熱潮,但業界普遍認為,“機器換人”并不容易。尤其要注意的是,“機器換人”不應該只是簡單的機器替代人工,而應該與產業升級結合起來。對于國內的機器人行業及政府來說,在這股風口除了追求機器人制造核心技術突破外,更應該注重機器人配套服務的拓展。
例如,在當下的“機器換人”過程中,有個突出的問題就是低端行業的高端機器人應用,如衛浴五金(打磨拋光)行業。這類行業生產方式落后,但行業領域廣、市場空間大,且對價格極其敏感,而這方面的機器人復雜程度卻遠大于焊接等機械人。它要求機器人本體防水、防塵、防爆,對控制的要求包括力控制、離線編程等,而工藝上則要求曲面規劃、打磨等,非常復雜,導致成本也極高。對于這類企業,如果盲目趕時髦進行“機器換人”,哪怕是在有政府補貼的情況下,恐怕也會因為高投入導致生存危機。
全球四大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之一的ABB公司中國總裁顧純元也指出,在這種情況下,光靠政府補貼,“運動式”地推進“機器換人”,效果依然難以達到預期。他認為,制造類企業以及政府不能光從“換人”的角度出發去看待機器人,而應該深入思考如何利用機器人來改變工藝生產流程、解決制造周期、成本以及整個工藝流程的問題,讓產品更有競爭力,從而實現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