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15-01-29 11:51 來源:中國能源報
去年下半年以來,油價“滑鐵盧”式暴跌。幾乎所有研究機構在預測2015年能源市場的情況時,都表達了同一個觀點:2015年將迎來廉價石油時代。
受投資下降、工程停滯、油價自由落體等因素影響,不少油田設備與服務公司的業績在過去的一年遭遇了縮水。如果石油勘探商因油價沖擊收緊業務,繼而取消訂單或降價,將對海工裝備制造商造成巨大壓力。
業內人士認為,在新的行業格局下,海工裝備制造商的表現將出現分化,產品競爭力強、擁有獨特技術優勢的企業將脫穎而出,產能擴張過快、技術創新不足的公司則可能面對產能開工不足、財務成本高昂的困境。廉價石油時代,油氣資源勘探開發領域應進一步提升技術水平,不僅要提升油氣田勘探的效率,也要提高海洋平臺的油氣田采收率。
低油價對海工裝備影響不一
由于油價持續下跌,越來越多的石油生產商開始削減新項目開支,石油鉆井市場低迷,成本高昂的海工裝備制造商正面臨增長放緩的風險。
資料顯示,鉆探一口深海油井的成本動輒在1億美元以上,是陸地同等產能油井成本的3-15倍,一座深水石油平臺的造價就高達10億美元以上。以中海油的“981號”鉆井平臺為例,總投資達到60億元,每天的損耗在100萬美元左右。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桶油成本高,油價下跌,海工投資會減少。海上勘探成本遠遠高于陸地,油價下跌對海工裝備業會有更大影響,尤其是淺海裝備企業 。
無獨有偶,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郭大成此前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認為油價持續下跌,肯定會影響海洋油氣開采企業的投資,從而給裝備生產企業帶來影響,但深海勘探不會停止,受影響較大的是淺海裝備企業,如果它們不跟上深海的發展,可能會面臨淘汰。
郭大成還指出,我國的深海鉆井裝備目前還非常缺乏,這也是下一步海洋工程發展的重點。現在海工裝備面臨的過剩是結構性的,比如淺海的鉆井裝備,但深海的開發仍然不足。此外,我們在深海鉆井裝備的核心技術方面沒有優勢。
雖然眼下油價持續走跌,開發成本高企的深海油氣開采承受壓力,但由于70%的油氣資源蘊藏于深海,加大深海進程并不會因此受到影響。中海油研究總院深水工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謝彬表示,油價下跌可能會給深海作業成本帶來影響,油氣田建設速度會有所減緩,但是油價的漲和跌都是周期性的,對深海技術的投入不會減慢。
油價下跌對淺海設備的影響大于深海設備。同樣,在業內人士看來,海工裝備制造商面對國內客戶和國外客戶,影響也有不同。另一位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油氣價格下跌對整個油氣及下游石化產業鏈的影響是巨大的, 目前無論是鉆探開發企業、 設備廠商、 石化企業等都在調整其運營戰略,減員增效。 我國海上油氣鉆探開發相比持續下跌的油價是否還具備價格優勢?另一方面,海上油氣開發摻雜著復雜的地緣政治問題, 并且涉及我國國家戰略, 海工設備制造商如果面對的是國內客戶,而非外資客戶, 影響應該相對較小, 或者影響會有滯后。
應更重視技術引領
2014年年初以來,全球海工市場波動下行,當前油價持續低迷。雖然大環境不利于海工裝備業發展,但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市場調整期既給全球海洋油氣資源開發帶來了挑戰,也提供了機遇。對于海工裝備企業而言,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更應重視發揮創新的引領作用,通過技術進步,提升自身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業內普遍認為,油價下跌迫使油氣公司要么加倍投資提高效率,要么重資研發新技術。在如此敏感的價格環境里, 2015年技術將繼續改變石油和天然氣行業。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工程建設部總經理楊樹波表示,隨著中國海洋強國建設戰略的進一步推進,中國將進一步關注和探索南海深水開發,并將針對深水作業的高風險、深水裝備設計能力不足的問題,在深水設計、深水建造、深水安裝和深水維修等方面采取逐步推進的發展思路,把握半潛式鉆井平臺等浮式平臺重點裝備,以中國海上油氣深水開發需求為導向,盡快形成深水工程總承包能力和水下高端產品研發與制造能力,實現深水工程能力的跨越式發展。
“當前原油價格暴跌,對石油公司和海工裝備建造企業都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挪威國家石油公司中國區總裁陳新華認為,在油價波動下行,石油公司面臨巨大經營壓力的情況下,必然要求在油氣資源勘探開發領域進一步提升技術水平,不僅要提升油氣田勘探的效率,也要提高海洋平臺的油氣田采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