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14-05-20 15:31 來源:文匯報
工業4.0的詮釋者和實踐者李杰。文匯報 陳龍攝
工業4.0時代
德國提出的一項戰略。18世紀引入機械制造設備的工業是1.0時代,20世紀初的電氣化與自動化是2.0時代,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信息化是3.0時代,現在正在進入工業4.0時代,即虛擬制造、智能制造與傳統制造業的融合,又稱“融合的工業”
“未來智能工廠能夠自行運轉,零件與機器可以相互交流,機器群體可自行組織生產,供應鏈將自動化協同。”在日前舉行的“2014華人企業領袖(上海)峰會”上,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特聘講座教授李杰用15分鐘的TED式演講,向與會的企業高管們生動描述4.0時代的制造業圖景。
這是李杰一個多月來第三次就工業4.0發表公開演講。來滬演講之前,他先后赴德國產業研究院講課,后又受中國工程院“制造強國戰略研究”重大咨詢項目組之邀專程到北京作學術報告。這位德國工業4.0計劃的幕后高參,還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智能維護系統產學合作中心主任。
工業4.0意味著什么?它對中國制造業的轉型發展有何借鑒意義?趁著會議間隙,記者采訪了這位工業4.0概念的詮釋者和實踐者。
4.0時代的工廠“無憂無慮”
工業4.0是去年德國提出的一項戰略,今年4月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工業4.0成為主題。他們認為,18世紀引入機械制造設備的工業是1.0時代,20世紀初的電氣化與自動化是2.0時代,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信息化是3.0時代,現在正在進入工業4.0時代,即虛擬制造、智能制造與傳統制造業的融合,又稱“融合的工業”。
在李杰看來,工業4.0的核心是具有自省能力的預測制造系統,“使制造過程零憂慮,是工業4.0時代制造業的最高境界。”
如何做到無憂慮?李杰帶領聽眾走進了寶潔公司的紙尿褲生產線。在貢獻了寶潔1/8年收入的尿布加工廠,為防止出現尿布滲漏,或者尿墊歪斜等質量問題,寶潔不得不用相機逐一篩查,后來安裝了很多傳感器監控生產過程,找到后得停機,挑出不合格尿布,再重新開機生產。如何能讓生產線在不停機的情況下挑出不合格產品?為此,寶潔將以前發現問題再處理的方式變為提前預測,通過時時監控尿布生產的健康情況,預先發現不健康狀態,將處于這一狀態下的尿布統統去除,保證了生產線連續工作。僅此一項就為寶潔尿布部門一年省掉4.5億美元。
李杰說,工業4.0時代的螺桿、輪胎都充滿了智慧,可以提前預知什么時候需要潤滑保養,何時應該翻胎。對于工廠中時刻發生的設備損耗,過去人們只是憑經驗推斷,一般只是到了所謂的設備老化期將其報廢了事。工業4.0的思路是用透明化的工具和技術,將不可見的問題復現出來,通過分析數據,預測需求,預測制造。
亟需對“制造過程”再認識
有人認為,建一座4.0時代的工廠其實不難,只要給零件、機器裝上傳感器,讓它們相互對話就行了。李杰連忙澄清說,工業4.0要求對制造過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才能實現制造業裝備的設計、控制和智能化,最終達到完全無憂慮的制造狀態。要知道,“這次是抄不了了,因為里面的傳感器、軟件設計和計算機模型都不可能拿來就用,所以有很大挑戰。”
李杰認為,中國目前的制造業還處于提升質量、控制成本的自動化初級階段,如何在自動化的過程中達到最佳效益,做到損耗最小、污染最少,國內目前這方面還比較缺乏。他表示,中國工業跳躍式發展了幾十年,在快速跳躍中,忽略了許多制造的過程,缺少對細節的領悟。比如飛機發動機要達到安全、舒適、少噪音、少振動,其中涉及很多制造細節,包含許多人的經驗分享。所以,中國要進入工業4.0,亟需對制造過程有更多、更深的認識。
李杰說,迎接工業4.0,對中國制造業是一個再提升的過程:“零故障是對裝備的提升,零污染是對人類社會的尊重,零意外是對人的價值的尊重,零憂慮是人與制造系統結合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