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13-12-03 09:54
【2013年12月2日,上海】今天,全球知名自動化控制及電子設備制造商歐姆龍,在上海科技館揭幕“‘全智動 創未來’歐姆龍技術綜合展”(以下簡稱“綜合展”)。籍其“新自動化”理念,歐姆龍將領先的自動化技術延伸到綠色生產領域,充分利用能源轉換和控制技術,開發出一系列節約能源、節約生產資源的解決方案,幫助華東企業實現生產、生活的能效最大化,走向更節能、更綠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歐姆龍技術綜合展-停止空氣壓縮機的空轉
上海以及華東地區對于城市及制造業企業的綠色生產、節能減排的重視,向來處于國內領先的地位。早在2009年,上海市政府就推出了構建“綠色制造”的五年計劃,對全市12個重點生產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審核,積極推動企業實現發展模式的改革。今年,上海再次明確“綠色制造”新格局的規劃,為了進一步推動企業節能減排改造,不僅大力扶持節能技改,推進環保產業發展,上海市還制定了生產的單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以上,工業系統的單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6%的具體目標。有鑒于此,歐姆龍在上海的綜合展上邀請了歐姆龍(中國)有限公司環境事業推進室室長恩部隆章先生來到現場,親自為參觀者們介紹歐姆龍通過綠色生產為企業帶來的效益的成功探索經驗。
歐姆龍在技術綜合展上展示去塵預測控制技術
“能源可診化”幫助企業輕松預測碳排數據
如何節約生產的能源與資源的消耗,減少生產對地球、環境的壓力,已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全球的制造業都在經歷著一場“綠色轉型”。今年年初,我國更宣布推進全國7個省市的碳排放交易權試點工作,積極實踐綠色生產。最新發布的三中全會《決定》更明確指出,要積極發展環保市場,推行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制度,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實行企事業單位污染物總量控制。
針對中國節能方面的課題,歐姆龍在本次技術展中專門展示了能夠幫助企業實現“能效最大化”的“能源可診化”解決方案。這是一套在不降低生產品質的前提下,幫助企業減少用電量的解決方案。通過“能源可診化”系統中的電表和監測傳感器,管理者便可以從監測數據中分析出生產中非必要的耗能情況,并通過調節設備的使用情況,輕松改善能源消耗的情況。以安裝了這套系統的歐姆龍OMR工廠為例,通過太陽能光電建筑一體化設計和“能源可診化”系統,工廠平均每年節省用電約144.49萬千瓦時,為工廠節約逾百萬的電費,相當于節省了2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AICOT防孤島運行技術提高光伏發電效能比
除了鼓勵節能減排,上海及長三角的各大城市近年也都在積極推進光伏發電以及并網發電的項目,希望通過創造清潔能源緩解城市、工業發展帶來的能源短缺、環境污染等問題。 為此,歐姆龍在本次綜合展上,也專門展出了光伏能源領域的技術探索。AICOT是歐姆龍在業界首創的針對太陽能發電系統的“防孤島“運行技術,可以有效解決來自不同廠家的逆變器在太陽能發電系統集中并網時出現的相互干擾問題,顯著提高了逆變器在集中并網時的能效率。這項應用能夠在0.2秒內檢出孤島運行狀態,從而快速排查不同廠家逆變器之間的相互干擾問題。將AlCOT防孤島運行技術應用在太陽能發電系統上,與能源可診化系統的組合成為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能夠幫助企業做到一邊節能,一邊創能,雙管齊下提高能源利用率。
歐姆龍在技術綜合展上展示中央空調冷卻水泵節能控制技術
自動化節能有效降低中央空調耗能
除了幫助制造業企業進行生產中的創能和節能,歐姆龍還開發出針對中央空調的節能的冷卻水泵節能控制系統,幫助人們降低生活中的耗能。這套系統不僅能用于工廠,還能應用到大型商業建筑、辦公樓宇中,通過在中央空調的設備循環水泵中安裝控制器,并應用歐姆龍領先的智能動態算法,實現對空調水泵運作的頻率、用電情況、溫度控制等等數據的可視化,通過對需求的變化的預測,實現高效節能。以上海歐姆龍控制電器有限公司為例,工廠僅用2天時間,為空調系統的冷卻水泵安裝了節能控制裝置。此后,管理者就能夠根據空調使用狀況,將水泵運轉設置為進行相應的變頻模式。按照工廠常開2臺45千瓦的冷卻水泵計算,一年的節能量約為76,800千瓦,節省電費53,760元,節能率達到39%。
值得一提的是,歐姆龍不僅在技術上積極推出節能減排的解決方案,協助客戶做到綠色生產。作為一家制造業企業,歐姆龍本身也積極參與其中。歐姆龍的OMR工廠,不僅率先安裝了“能源可診化”系統,還主動參與到碳排放交易項目中,成為首家宣布自愿按照最新出臺的《上海市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以及《上海市2013-2015年碳排放配額分配和管理辦法》進行碳盤查和控制碳排放的企業。
一如歐姆龍全球首席執行官山田義仁先生在展會的揭幕儀式上表示,“一直以來,歐姆龍都以友善和誠信的態度深入了解中國社會需求,與中國社會建立起長期、穩定、互利的關系。本次綜合展將是歐姆龍與上海及附近區域的合作伙伴深入溝通、相互交流的最佳契機。我們希望能為他們提供更符合當下需求的技術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