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13-11-21 14:06 來源:中國工業報
日前,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主辦,《中國經濟和信息化》雜志社承辦的“中國信息化推進論壇”在京舉行。論壇以“中國信息化推進的三季度形勢分析與四季度走勢判斷”為主題,對我國信息化領域的發展情況進行研討。會上還發布了《賽迪預測——2013年第三季度工業和信息化形式分析與走勢判斷》的系列報告。
賽迪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樊會文在會上做了“2013年中國信息化與“兩化”融合三季度形勢分析與四季度走勢判斷”的主題演講。樊會文認為,2013年第三季度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國家密集發布了促進信息消費、兩化融合專項行動等一系列促進兩化融合的政策文件。在國家政策的強力支持下,我國工業各行業兩化融合將向更深層次拓展。第四季度,各地將陸續出臺配套措施,全國將掀起新一輪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熱潮。
政策強力推進兩化融合
2013年第三季度,國家密集發布了一系列促進兩化融合的政策措施,為兩化深度融合營造了良好環境。8月8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2號,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信息基礎設施演進升級,增強信息產品供給能力,提升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為提升制造業聚集區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增強電子信息產業支撐和服務能力提供了良好政策環境。2013年9月5日,工信部立足當前工作實際,針對制約工業轉型升級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制定了《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2013~2018年)》(以下簡稱《兩化融合專項行動計劃》),提出了8項行動計劃,務實推進兩化融合重點工程,明確了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方向和突破口。2013年8月17日,國務院印發了《“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國發〔2013〕31號),將加快寬帶網絡優化升級、提高寬帶網絡應用水平作為重點內容,為解決信息基礎設施滯后制約兩化融合向深度發展的問題提供了重要支撐。
目前,各地都在研究制定貫徹落實國家關于推進兩化融合政策文件的實施方案,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地方將會出臺一批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全國將掀起新一輪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熱潮。比如,安徽于9月2日完成了《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實施意見》和《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3~2018年)》的征求意見稿,預計第四季度,將有更多省份出臺配套政策措施。
兩化融合取得新進展
2013年第三季度,許多大型石化、汽車企業在完成內部信息系統集成應用的基礎上,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開展企業間的產業鏈協同應用。中石油、中石化、國家電網、國電集團、二商等集團型企業紛紛基于電子商務采購平臺,實現企業間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協同。
今年以來,航空航天、飛機制造、汽車制造、電子制造等行業初步開展智能制造。目前,航空航天領域已開始應用3D打印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與制造技術正緊密融合,推動智能機器人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汽車、航空、電子制造等行業已開始采用智能機器人代替人工,推動制造過程向智能化和柔性化模式演進。數字化工廠、智能工廠開始建設。
工業園區正在成為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重要載體。目前,上海、廣西等地正大力推進智慧工業園區建設。7月,上海市經信委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本市智慧園區建設的指導意見》,力爭到“十二五”期末,建設8~10家公用信息通信網絡高速泛在、精細管理高效惠企、功能應用高度集成、智慧產業高端集聚的示范性智慧園區。8月,廣西發布了《廣西推進實施兩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方案》,提出未來2~3年打造一批兩化融合示范智慧工業園區。截至6月底,全國106個國家級高新區中有34個正在推進智慧園區建設。
互聯網和工業融合不斷深化,推動工業制造模式從大規模制造向個性化定制、按需制造、定制化眾包生產等方向演進。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家具、服裝等行業涌現了一批個性化定制、按需生產的電子商務平臺。
資金和人才制約兩化融合進程
雖然兩化融合工作在國家政策強有力推動下已經如火如荼地展開,但企業信息化投入不足、實用型人才短缺等問題仍是兩化融合推進道路上的“絆腳石”。
今年第三季度,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制造企業普遍面臨資金緊張、經營困難等問題,我國民營工業企業的利潤增長率相對于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明顯下降。在這種形勢下,信息化建設投資將超出企業的經濟承受能力,導致企業推進兩化融合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外,實用型人才短缺是推進兩化融合的短板。隨著兩化融合進程的加快,信息化人才儲備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特別是實用型人才的短缺正成為阻礙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瓶頸。2013年年初,富士康提出“百萬機器人計劃”,旨在2014年實現100萬臺智能機器人代替人工。但是,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其百萬機器人計劃推行并不順利,目前投入生產的機器人不足10萬臺。除了機器人相對高昂的造價成本,缺乏能操作機器人的高級工也是重要原因。中小企業由于受資金和技術水平的制約,一方面難以吸引實用型人才,另一方面也難以靠自身力量在企業內部培養實用型人才,導致中小企業在信息技術應用和信息化建設時面臨實用型人才短缺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