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12-07-31 11:45 來源:中國工業報
當前在經濟不太景氣的形勢下,國務院正式印發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無疑是給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年均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兑巹潯妨谐隽酥攸c支持的節能環保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的具體發展目標、重大行動、重大政策等。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要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的8%左右,到2020年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
與此同時,《規劃》進一步明確了在“十二五”期間,將重點實施智能制造裝備、寬帶中國、關鍵材料升級換代等20項重大工程。
是《決定》的深化和細化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日前指出,這次發布的《規劃》,就是2010年《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主要內容的深化和細化,和《決定》所提出的基本原則和指導思想是一致的。它是對今后五年我們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一個比較具體化的部署和安排。從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這個大的要求出發,突出階段性發展的特征和標志性的重大任務,提出了重點產業發展的路線圖和重大工程,以及更加具體的組織實施措施。
張曉強表示,在《決定》和這次發布的《規劃》里面,都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出了四個愿景。一是產業創新發展能力大幅提升,要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完善產業創新體系,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二是創新和創業環境更加完善,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基本建立健全有利于新技術產業化和新興企業成長壯大的投融資、政策、體制環境。三是國際分工地位明顯提高,要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的國際化經營企業,努力搶占經濟技術競爭制高點,提升國際化發展水平。四是引領帶動作用顯著增強,要著力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品、企業、布局結構,保持快速增長,增強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到2015年,力爭使戰略性新興產業占GDP的比重從2010年的不到4%,達到8%左右,到2020年這個比例爭取達到15%,使它真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推動力量。
七大產業發展各有側重
《規劃》提出,到2020年,力爭使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部分產業和關鍵技術躋身國際先進水平,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國民經濟先導產業。
“前四個領域是要發展成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后三個領域是要把它發展成為先導產業。在它賦予的使命和發展的這種重點上面,可以說稍有差異,不是平均使用力量。”張曉強說。
張曉強指出,主要還是要看市場前景、科技進步水平和對整個的經濟社會的帶動程度。比如新能源汽車,現在從國際國內來看,大家都非常重視,因為從長遠來講,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但是從客觀上來講,現在定位的新能源汽車是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式汽車,去年的銷售量是1.2萬輛,而去年的整個汽車銷售量是1840萬輛,今年上半年新能源的汽車銷售量是5200輛。
張曉強認為,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上,要把握不同領域的不同特點,不應該平均使用力量。
避免重復建設惡性競爭
張曉強指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當前能促進經濟發展。長遠來看,每個地方在國家工業化、城鎮化乃至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當中,能夠力爭把自己搞的更好,走的更好,所以地方的積極性比較高。”
張曉強認為,一些地區已經比國家先公布了地方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十二五”發展規劃。那么從名稱上看,大家好像都重復了,都差不多。但是如果仔細研究,還是有差異的。比如同樣是發展新能源產業,有的地方更加重視發展新能源的裝備制造,比如核電站的發電制造或者是風力發電制造。有的地方是重視發展產品,而西北、華北地區要大力建風電廠。其實在高端裝備制造,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上,它是有不同側重的。
張曉強表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目前也出現了同質化發展的傾向。
有很多地方都把新能源汽車作為自己的發展重點,也有很多省都把光伏發電作為自己的發展重點。在這種情況下,確實存在著低水平重復建設的風險。也有的地方,大家都想加快發展,但是可能受自己的條件和能力所困,內地跟沿海地區還是有差異的。因此,《決定》和《規劃》都強調,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一個國家的政策,包括7大領域24個重點,同時還鼓勵不同地區,從自己的特點出發,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形成一個全國不同地區,各具優勢,優勢互補協調的格局。
為此,《規劃》明確提出,要依托現有優勢產業集聚區,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促進技術、人才、資金等要素向具有技術創新優勢的企業和產業集聚,建設一批體制機制健全、市場活力大、產業鏈完善、輻射帶動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
張曉強透露,“目前,有關部門和各級政府都在抓緊制訂并不斷出臺若干實施細則來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這些配套措施和辦法主要圍繞財稅、投融資扶持、技術創新、知識產權保護、人才培養引進以及市場環境培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境改革等方面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