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12-05-16 12:11 來源:東方早報
跨國公司都愛談創新,國際電子電氣行業巨頭西門子也不例外。
“創新是西門子的基因。”在日前于漢諾威舉行的一個小規模媒體溝通會上,西門子東北亞區首席執行長、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長程美瑋如是評價,創新對于西門子的重要性。
既是基因,就不會停留在口頭上。
投入自不必說。2011財年,西門子在研發上投入的資金達39億歐元,占其銷售收入的5.3%。更為關鍵的是,這39億歐元的92%,直接分配到了西門子旗下的各個業務集團——在位于柏林的西門子大型傳動工廠,研發人員的辦公室毗鄰生產車間,一些基礎的創新就在這樣的“辦公-車間”中試驗完成。這家員工只有600人的工廠,每年可生產約200臺大功率電機。
不止是在德國。西門子全球創新傳播主管Ulrich Eberl博士稱,西門子在全球30多個國家擁有160個研發基地,擁有2.78萬研發員工。
據程美瑋介紹,西門子在中國有16個研發中心,2000多名研發人員。
2011財年,僅西門子中國研究院提交了172項發明報告,比上一財年增長21%,創歷史新高。
中國的市場需求并不容易滿足。
“對一個產品,有的公司想要很多種功能,但它們同時希望價格比較便宜。”西門子的一位高管說,這就凸顯了本地研發中心的重要性。
針對本地需求,西門子在中國的研發中心推出了SMART概念產品。
“就是在保證產品高質量的前提下,把成本降低。”程美瑋以醫療業務為例解釋,中國的一二線城市用得起全球最先進的醫療設備,三四線城市甚至更小地方的醫院也需要先進設備,但可能付不起高昂的價格,“SMART的產品就可以滿足小地方的醫療需求。”
創新不會局限于滿足當下需求。
在慕尼黑的西門子中央研究院,研發人員向記者展示了一款快速充電的電動汽車。而西門子眼下并無生產電動汽車的計劃,公司在上海拿到的一份合同,涉及的只是144個充電樁。
且不說,中央研究院并無太多門戶之見。“如果研發成果不能在西門子的業務集團應用,就可以拿到市場上尋求機會。”Ulrich Eberl舉例說,該公司旗下的中央研究院,曾研發出一項開關發電的技術,就被拿到市場上出售,現在已經成就了一家很成功的公司。
“如果其他機構有適合西門子的成果,我們也可以買進來。”Ulrich Eberl說。
程美瑋也說,西門子中國的研發力量對于該公司的全球業務亦有貢獻。
據程美瑋稱,目前西門子在中國研發并生產的CT設備中,有70%銷往海外,“這些成本更低但性能較好的SMART產品,在其他新興市場國家也有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