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舉行的中國物聯網產業投融資對接與項目落地座談會現場,人頭攢動,座無虛席。一些來得較遲的聽眾,只能在演講臺旁席地而坐。物聯網投資的關注度之高由此可見一斑。
然而,會議上透露出的信息卻是物聯網投資目前“叫好但不叫座”:成熟的投資領域有限,商業模式相對單一,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資者的熱情。
投資者的“新大陸”
2009年,隨著溫家寶總理的一席講話,物聯網產業開始迅速升溫,很多人都想抓住這個新興的領域大干一番。不過,在上述論壇上,松禾資本投資總監魯學勇卻指出,物聯網并不是一個新興的產業。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張建寧也在上述場合表示,物聯網是一張“和合”之網,它是將IPv6、移動互聯網、傳感網、云計算等技術融合在一起,并不是孤立的。而這些技術并不是最近幾年才有的。
據記者了解,目前物聯網主要有10大應用領域,其中較為成熟的有國防軍事、智能電網、智能交通和智能監測,而像智能家居、精細農牧業等領域則發展相對緩慢。
雖然如此,魯學勇還是很看好物聯網這個行業的投資前景:“政府對它的支持力度很大,其涉及的行業也很廣,產業鏈也長。要勇于‘吃螃蟹’。”
他同時也向《中國科學報》透露了松禾資本在遴選物聯網投資項目時的“法寶”:企業家的行業經驗、行業內的競爭以及技術、服務和產品格局等是他們決定是否投資的主要內容。
如何“吃螃蟹”
根據魯學勇的這套遴選機制,松禾資本投資公司在物聯網產業內更看好智能電網和智能監測兩大領域,這與上海上創信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不謀而合。而業內人士比較看好的智能家居卻并不受這兩家投資機構的青睞。
對此,上創信德總經理秦曦表示,智能家居目前還不成熟,成本較高,購買者有限,發展仍需時間,而其投資的從事藥品、食品物流實時監控的物聯網企業則可以帶來不錯的收益。
“因為疫苗和血制品是人命關天的事,過期的話后果很嚴重。此外,一些進口食品在此方面的要求也較高。因此,相對而言,這個行業的毛利率也較高。”秦曦解釋說。
此外,秦曦還透露,上創信德目前對做車機硬件設備的物聯網企業較為關注,“因為車機需要根據應用服務做很多硬件上的調整。此外,我們現在也在布局車用全球定位系統和WiFi連接芯片”。
模式創新是王道
對于物聯網產業的“淘金者”而言,如何才能在物聯網產業的浪潮中占據一席之地呢?有很多人認為,只有掌握傳統認識中諸如條形碼、RFID、傳感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這些物聯網的核心技術才能辦到。
對此,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馬建持有不同看法。
他說:“物聯網的真正內涵是物理對象和數字對象的關聯性。而目前的現狀是只追逐底層技術,而忽視應用方面的創新。其實設備市場的格局已定,但是服務層面還有很多領域沒有發現。”
張建寧也認同馬建的觀點。在他看來,盈利的關鍵在于商業模式。
“任何一件事乘以中國人的人數都是一個極其可怕的商業模式。比如一毛一條的短信業務就給中國移動帶來了豐厚的利潤。所以不一定只有核心技術的創新才能賺錢。”他解釋道。
在張建寧看來,目前分眾傳媒推出的“小Q卡”就是做得很好的物聯網商業模式。
“小Q卡”其實是一張免費贈送給消費者的感應卡,該卡與消費者的手機綁定。消費者在使用時,只需將卡與廣告屏幕的RFID感應區關聯,廣告信息便會以短信方式傳送至手機,以便作為打折或派送依據。而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的購買力、消費偏好等信息會被商家獲取。這對于商家進一步開展點對點的精準廣告投放來說,可謂意義重大。
這種物聯網商業模式創新也不是無跡可尋。張建寧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將碎片化的應用集成到一個統一的服務平臺之上,然后建立“移動終端+物聯網+云計算”的架構,最后通過微創新、微盈利,及借助社會性軟件聚合特定群體的“濕營銷”方式,來創造價值和獲取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