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國家發改委組織編制的《東北振興“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指出,當前制約東北振興的體制性、機制性、結構性矛盾尚未根本解決,有利于轉方式調結構的體制機制還有待完善;提升區域科技創新力、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動力機制有待加強;區域內部、城鄉之間、產業之間的結構性問題仍有待解決。
《規劃》的出臺,旨在著力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推動經濟轉型取得更大進展;著力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推動區域發展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升。
據介紹,《規劃》明確提出了“十二五”時期東北振興的重點任務。即不斷完善現代產業體系,優化提升傳統工業,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服務業,積極發展海洋經濟;優化區域發展空間布局,推動產業集聚發展。依托科技和人才資源,增強區域創新能力;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大力發展接續替代產業,建立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形成比較完備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多元清潔的能源體系;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指出,東北地區是傳統的老工業基地,為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十二五”期間,東北老工業基地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完善現代產業體系。
一是推進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優化發展原材料工業,積極發展特色輕紡工業。支持企業聯合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專業化分工協作水平。二是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發展對東北振興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是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到“十二五”末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8%以上。三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把加快發展服務業作為東北地區結構調整的戰略重點,完善政策和體制環境,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壯大東北特色文化產業,提高服務業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