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12-03-22 17:02 來源:中國科學報
醞釀已久的《煤炭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下稱《規劃》)終于要面世了。
有消息稱,國家能源局已經確定,近日正式發布《規劃》。
雖然截至記者發稿時,《規劃》還未正式發布,但實際上,早在2011年5月,《規劃》征求意見稿即已出臺,但始終是“只聞樓梯聲,不見人下來”。盡管過去近一年中媒體多次報道其將在“近期”出臺,卻一直沒有對外正式發布。為何《規劃》如同一位躲在深閨的姑娘,久久不愿以真面目示人呢?
為此,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戰略研究與工程咨詢中心主任鄧蜀平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目前我國煤炭工業面臨著“既要發展又要控制”的局面,這是導致《規劃》推遲出臺的原因。
煤炭開采量難確定
在去年公布的《規劃》征求意見稿對外披露的細節中曾提到,到2015年我國煤炭產量將達到37.9億噸,比2010年增長5.5億噸。
而對于“十二五”末期煤炭產量的這一預估數字,業內出現許多質疑的聲音。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煤炭分析師李廷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2011年我國對外公布的煤炭產量已經達到35.2億噸,最終實際產量還不止這個數,有可能已達到37億噸。按照目前的趨勢到2015年時,如果煤炭產量限定為37.9億噸,這與我國經濟發展的能源需求不匹配。但從節能減排的角度看,開采量過高又會對環境造成影響。”
他認為,由于在節能減排與經濟發展兩者間無法找到平衡點,導致“十二五”末期煤炭開采量的數額始終無法確定,從而出現《規劃》難產的局面。
鄧蜀平也認為,盡管目前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對能源的需求十分旺盛,但同時節能減排的壓力也很大,調整煤炭消費總量是大勢所趨。此外,煤炭消費量增長量的多少與經濟發展速度、能源結構的調整以及節能效果的多少等因素密切相關,這些都是需要在制定《規劃》時考慮的問題。
在業內對煤炭最終增長量議論紛紛之際,國家能源局煤炭司一位權威人士在近日對媒體談及《規劃》時表示,我國“十二五”末期煤炭供應需求將達到42億噸,包括國內煤炭供應40.5億噸、凈進口1.5億噸。這是否為準確的數據,只有等到《規劃》真正出臺才能見分曉。
煤化工發展影響《規劃》出臺
鄧蜀平指出另一個導致《規劃》久拖未決的原因,是當前國家對煤化工發展定調為“以一種不可替代資源替代另一種不可替代資源”。
對于同樣是不可替代資源的煤和石油、天然氣,國家在確定煤化工發展規模時面臨著不小的壓力和爭議。
李廷則認為,今后我國石油化工的一部分逐漸被煤化工替代是毋庸置疑的。“全球基于石油的地緣政治形勢日益嚴峻,我國必須重視煤化工。在煤可以達到自給自足的情況下,中國的能源安全不能再繼續依賴外國。”
鄧蜀平也指出,“十二五”期間煤化工發展規模的確定是影響煤炭消費量的一個主要因素,正是基于“既要發展又要控制”的考慮,《規劃》遲遲不能出臺。
中投顧問煤炭行業研究員邱希哲也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由于政府尚未就煤化工發展方向形成一致意見,《規劃》出臺時間一拖再拖。
他指出,我國政府在制定《規劃》時除了考慮煤化工發展方向等相關因素外,還要綜合考慮煤炭開采產量、央企和地方政府利益分配、煤炭資源開發環保及社會效益、煤炭資源可持續利用等等相關問題。此外,《規劃》中將煤炭布局在哪個區域、要求在區域內產量多少等問題也都值得關注。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是重點
談及《規劃》在節能減排領域涉及的重點時,多位業內人士同時指向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技術。
鄧蜀平表示:“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技術應是‘十二五’煤炭工業發展規劃的重中之重。”
他告訴記者,以蒙東褐煤的利用為例,目前除了發電技術尚屬成熟外,其他技術都還在工業示范階段。因此,他建議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可以從低變質煤(褐煤、長焰煤)以及低熱值煤(矸石、中煤、煤泥)轉化利用入手,同時在煙氣污染(NOx、SO2、PM2.5)、廢水治理、廢渣綜合利用等方面布點。
邱希哲也認為,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會成為《規劃》中的重點,因為在《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中就已指出,要大力培育和發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要以提升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能力為目標,重點發展煤炭的氣化、液化、煤基化工品加工等清潔轉化技術,發展超高參數超臨界發電、煤氣化整體聯合發電、節能型循環流化床發電等技術。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近日在全國煤炭工作會議上表態,《規劃》將確定大基地、大集團、大煤礦建設和淘汰落后產能等任務。邱希哲認為,這反映出國家將重點支持大型煤礦企業,同時積極對小煤礦企業進行調整和引導。“這將進一步優化資源,推進煤炭戰略布局的發展,迅速調整煤炭產業不合理的結構、提高產能輸出和增強煤炭的循環利用性。”
鄧蜀平則指出:“大基地、大集團等作為‘十二五’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的舉措是沒有疑問和異議的,因為能源是戰略物資,國家必須要有一定的話語權和控制力。但我們擔憂的是在資源整合過程中又形成了像‘三大油’一樣新的巨型壟斷企業,這將對煤炭下游行業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同時還需要防止國外資本的介入。”
他還表示,煤炭資源如何整合、生態環境問題、運輸通道問題都是“十二五”期間煤炭工業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