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12-03-12 14:58 來源:飛象網
導讀:縱觀各地的物聯網規劃,由于缺少頂層設計和統一協調,在產業發展重點和應用上多有布局重復的弊病,且各地對物聯網的概念理解不一致,政策扶持的對象也各有差異,在標準上,也難達到一致。
十二五期間是決定中國物聯網發展的關鍵五年,在這五年中,物聯網的發展驅動模式將是從政府驅動向市場驅動轉型的關鍵五年,對中國的互聯網發展甚至市場經濟的發展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政策之春:政府驅動從地方到中央
如果從2008年溫總理提出概念算起,物聯網的發展最早進入的是地方政府驅動的模式,無錫、江蘇、杭州、成都、重慶、上海等各個地方政府紛紛出臺促進物聯網發展的地方規劃和政策。
縱觀各地的物聯網規劃,由于缺少頂層設計和統一協調,在產業發展重點和應用上多有布局重復的弊病,且各地對物聯網的概念理解不一致,政策扶持的對象也各有差異。尤其是在涉及到具有重要意義的物聯網標準上,各個地方政府很難協調達成一致。
這一方面造成本來就薄弱的物聯網產業資源的分散,另一方面各個地方政府此起彼伏的優惠政策,也使得物聯網產業背上了第二房地產的壞名聲,被業內有識之士詬病為虛熱。
在十二五開局之際,工信部正式發布物聯網發展十二五規劃,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層面至少在有關物聯網的基本概念和產業范疇上達成了一致。從而有利于從中央和地方層面,以及在全社會層面達成產業共識。例如在感知技術上,明確限定于超高頻和微波RFID標簽、智能傳感器、嵌入式軟件、位置感知技術、以及MEMS傳感器等領域。
因此,物聯網發展從政府驅動的角度,即將迎來密集的政策之春,按照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利好將在四個角度展開:
1)重點技術領域:在傳感器、信息處理技術、物聯網安全技術,尤其是與制造業有關的傳感器制造業領域,是物聯網十二五規劃發展的重點,這些技術也是物聯網的關鍵基礎技術;
2)重點應用領域:在關乎經濟安全運行的基礎行業例如環境、工業、農業等是物聯網十二五規劃發展的應用重點,而在民生密切關聯的醫療、食品、及社會管理領域,也是物聯網十二五規劃發展的重點。
3)重點企業:行業的發展必須有競爭力的企業支撐,因此,扶持一批重點企業我們看到也被列入規劃發展的重點,提出了“10個產業聚集區和培育100個骨干企業”
4)重點區域:在物聯網產業聚集區域的規劃上,物聯網十二五規劃規劃的思路顯然是以市場驅動的模式,以靠近關聯應用產業為原則,例如在物聯網十二五規劃“推進物聯發展網應用技術進步及物聯網服務業為導向,以特色農業、汽車生產、電力設施、石油化工、光學制造、家居照明、海洋港口等特色產業基地,打造物聯網聚集區。
應用之春:從有形之手向無形之手轉型
應用的發展是物聯網發展的關鍵驅動,因此尋找能夠長期可持續的物聯網應用,是中國物聯網產業在十二五期間需要解決的根本性問題。
在這方面,物聯網十二五規劃提出了“經濟”和“民生”兩大應用領域。
例如在經濟領域,工業行業的安全生產和節能降耗、農業中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與溯源及精細生產、電力中的用電、配電、調度及安全電網被列入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經濟應用重點;交通、衛生、環境、物流、家居及安防等可以被列入民生應用領域。
在發展這些物聯網應用上,筆者認為將會經歷一個從政府驅動向市場驅動轉型的階段。
在規劃中,工信部提出“經濟領域應用示范以行業主管部門或典型大企業為主導,民生領域應用示范以地方政府為主導”
但是,如果按照政府對經濟管制的力度和市場化競爭的程度來劃分,我們依然可以對規劃中重點發展的應用歸納出集中模式,并可以研判其發展的走向。
1)壟斷資源驅動型:主要是指這類物聯網應用的發展主要依靠政策資源的投入或者壟斷企業的經濟資源,且其行業需求由于行業管理部門或者壟斷企業的垂直管理具有跨地域的統一性特征。
智能電網就屬于典型的由壟斷企業資源投入驅動的壟斷資源驅動型應用,電力系統具有典型的跨區域特征且具有統一的垂直管理機構。智能環境則會使一個由行業主管部門主導的應用領域,會兼具區域特征和垂直跨區域特征。
壟斷資源驅動型物聯網應用規模發展的前提是政府在行業管制政策的績效考核目標的變革。例如在智能電網領域,對節能降耗和智能用配電的需求,并不會由壟斷企業本身產生,而是在于國家在能源政策的利益和成本分配機制上的調整,比如提高一次能源原材料的價格并同時降低二次能源的銷售價格,才能從根本上驅動電力企業采用新的物聯網技術改善自己的運營成本。而在環境保護上的物聯網應用發展可能取決于對環境污染的容忍度以及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迫切程度。
2)區域政策驅動型:主要是指由于傳統的行政管理條塊分割模式造成的行業和需求斷裂,使得這些行業的物聯網應用發展只能依靠區域地方政府的政策資源投入。這些應用盡管從一個統一的市場經濟體來說是跨區域的需求,但是由于各地信息化程度不同,政府社會管理政策不同而難以在短時間內形成統一的共性需求市場。
區域政策驅動型物聯網應用規模發展的前提是當地政府對行業管理和社會管理理念的變革意愿。例如智能醫療和智能交通是兩個最典型的區域政策驅動型物聯網應用,各地復雜不同的交通和醫療管理政策是阻礙大規模應用出現的關鍵。判斷一個區域的智能醫療是否能夠發展的關鍵在于當地醫療改革的政策意愿。
但是隨著全國統一市場經濟體發展的需要,交通和衛生領域的物聯網應用最終將被迫符合統一市場的需要,區域政策壁壘逐漸消除,從而進入一個真正的市場驅動的階段。
3)自然市場需求驅動型:主要是指不存在典型壟斷企業且無行業管理部門,產業集中度較低競爭激烈的行業,使得這些物聯網應用的發展主要依存于市場自然需求尤其是來自上下游關聯產業的信息化需求驅動。
自然市場需求驅動型的物聯網應用在十二五期間最有可能出現在規劃中提及的特色產業聚集區,例如特色農業、家居照明或者港口等對物聯網應用可能具有直接應用需求的上游產業。
自然市場需求驅動型物聯網應用由于較少政策投入和干預,其實其發展在初期能夠規模發展的關鍵在于其上游產業的結構轉型需求迫切的程度,在這方面,智能物流是最有可能首先獲得發展的應用領域,主要原因在于互聯網電子商務的發展會成為物流應用的重要驅動。
結束語:與互聯網融合的明日之春
互聯網在中國已經大大普及,并成為人們和社會各個領域活動的主要領域,基于物聯網的應用,必須與互聯網結合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從本質上,物聯網的最終應用是一種信息服務,而在信息服務的模式和應用創新上,互聯網之于物聯網可以有很多的成熟模式和應用可以借鑒與學習。
但是我們遺憾的看到,在物聯網的規劃中,與互聯網的融合是缺失的,并沒有清晰的提出支持物聯網與互聯網融合的政策路徑。不過,由互聯網需求驅動的物聯網應用或許能夠發展成為在政策的漏網之魚。
我相信,無形之手的資源配置要長期優于有形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