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12-01-13 10:03 來源:工人日報
導讀:前不久,在江蘇徐州市科協等單位主辦的第九屆徐州科技論壇物聯網技術院士高端報告會上,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潘云鶴院士縱論物聯網的未來。他認為,物聯網技術的成功運用,將在未來大幅度地改變大家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對社會產生深遠影響。
物聯網的概念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1999年提出。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發布的《國際電信聯盟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開始聚焦這個詞,以互聯網的延伸和擴展提出,把任何物品通過信息傳感設備(如RFID)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可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
“計算機和互聯網的出現創造出大量數據,但物聯網創造出的數據將遠遠多于互聯網,創造出大量的數據海。”潘云鶴說,我國正涌現出越來越多的數據海,比如,商業主管部門建立的商業數據中心;再如,包括氣象、海洋、國土、通信等部門建立的遙感數據中心等。
物聯網的運用領域也很廣泛。潘云鶴就智能制造舉例說明:中國制造了全球50%的皮鞋,2005年出口歐洲達12.5億雙,但價格平均只有8歐元,只有意大利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很多企業認為,皮鞋是典型的粗放型產品,人的腳的形狀雖然千變萬化,但皮鞋的參數只有一個到兩個。買鞋的時候穿進去不合腳,售貨員會跟你講,皮鞋就是這個樣子,穿一個月后就好了。一個月以后,你的腳是舒服了,但那時皮鞋的樣子也變了。”
“事實上,即使是最傳統的皮鞋制作產業,也可通過物聯網技術的運用,制造出更加合腳的皮鞋。”潘云鶴說,所謂制作個性化皮鞋,就是使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技術,把人的腳進行三維掃描,產生腳的數字模型。然后和標準的鞋楦進行融合,出來個性化的數字鞋楦,最后制作出自己適用的皮鞋。”
“新鞋穿上去保證腳不痛。這不僅改變了皮鞋的設計模式,還改變了皮鞋的銷售。每個人除了真正的腳以外,還有一雙數字的腳,一個人掃描一次,最后有一張光盤,有關你腳的數字都存在里面。你在網上看中哪雙鞋,就指定這雙鞋,把你的數字腳傳到鞋廠,鞋廠在兩個星期以后就把鞋做好寄給你。”
“大家看到,雖然這雙鞋的價格幅度增加了,但這個價錢都是利潤,不增加任何原材料的消耗,不會污染任何環境。”潘云鶴說,這就是用物聯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最通俗例子。
物聯網時代一個特別顯著的特征就是“萬物數據化”——潘云鶴指出,在物聯網時代,將迎來“數字化的第三波”:萬物數據化、標識化。
潘云鶴說,物聯網的運用將會表現在很多領域,而且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比如,居民佩戴上小型的無線傳感器,對個人的生理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并通過無線通信將數據傳給數據中心,不僅可以用于實時監測、分析,而且可以形成健康信息數據海。
健康信息數據海是“智慧醫療”網絡的核心。它不僅可以隨時掌握居民的健康狀況,而且還可以系統分析和有效預防疾病。醫生也可以從中認識疾病和健康的進一步規律,并對大規模的疾病爆發做出準確的預測。
“說不定在10年后,你回家看望老人,送個傳感器是很好的禮物。”潘云鶴建議說。
“讓物體發出越來越豐富的數據,是物聯網、智能城市最基礎的工作,也是當前各種創新的前沿。”潘云鶴預測,包括新型傳感器、標識器、監測儀器、醫療儀器、家用健康設備、食用安全儀器、新型玩具與文具等,會形成巨大的新產品空間,也會有力地推動科學的發展。
物聯網由五大技術系統支撐:通信系統、計算系統、控制系統、感知系統和數據海。各種技術的發展和技術之間的綜合集成,將會向工程科技提供巨大的空間。潘云鶴說,在不久的將來,只需要動動手指,通過手機或電腦即可對家居進行控制;即可通過傳感器對農產品監控,從而開展有效的灌溉和噴灑農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即可通過人體佩戴的小型傳感器進行健康數據的搜集。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精細農牧業、智慧醫療、智能交通、環境保護、工業自動控制、金融服務業、國防軍事等,皆使物聯網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將對社會產生深遠影響。
潘云鶴預測,僅以智能物流為例,預計到2015年,這一領域的物聯網產業市場規模就將達到3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