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21-03-04 15:17 來源:通信產業網 崔亮亮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集團公司產品中心總經理張云勇向《通信產業報》全媒體記者公開了自己的兩會提案,包括5G上高鐵、統籌聯動開展數據確權工作、發展數字鄉村基礎設施,共建共享5G低頻接入網絡等。此外,在工業互聯網發展方面,張云勇提出了發展工業APP的五點建議以及推進解決企業上云“叫的響,熱得慢”問題的建議。
張云勇指出,工業APP作為工業軟件的新形態,相對于傳統工業軟件,工業APP具有輕量化、定制化、專用化、靈活和復用的特點。用戶復用工業APP而被快速賦能,機器復用工業APP而快速優化,工業企業復用工業APP實現對制造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創造和保持競爭優勢。同時,工業APP是實現工業互聯網平臺價值的最終出口。工業APP可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面向特定工業應用場景,進行共建、共享和網絡化運營,支撐制造業智能研發、智能生產和智能服務,使用戶通過對工業APP的調用實現對特定資源的優化配置,最終激發全社會資源形成生態,推動工業技術、經驗、知識和最佳實踐的模型化、軟件化和封裝,形成海量工業APP。
我國工業APP市場態勢開局良好,首先得益于我國工業領域門類齊全,基礎雄厚,規模龐大,并在制造業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數據資源、知識資源;其次我國軟件相關產業綜合實力持續增強,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發展勢頭強勁;最后,我國在消費領域APP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技術模式、商業模式對工業APP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然而工業APP在開發通用性方面卻存在問題。當前工業微服務架構和傳統開發模式共存,工業APP的開發并沒有統一的平臺、框架和標準,現有的工業APP都是基于各家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服務和接口,缺乏通用性。因此工業APP的可移植性比較差,代碼的可復用性低,這也成為制約我國工業軟件發展的最主要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國民經濟發展。
工業APP是我國傳統產業轉型換道超車的一個歷史機遇,要加強我國工業APP的發展,需要政、企、產、研、用共同努力。針對上述問題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建議政府培育出有影響力的工業APP開發平臺,搭建工業APP生態環境,從工業APP的開發、測試、分發、交易等環節推動完善基礎服務支撐體系。
第二,建立體系完整、分類明確、指導性強、滾動修訂的工業APP開發、測試、分發的標準,支持工業APP開發者進行自測試、自評估,加速工業APP的應用推廣。
第三,加強培育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建立可重用的機理模型庫。基于大量可重用的基礎、專業和行業模型庫,快速開發設計仿真類工業APP,并進一步支持替代集中參數機理模型類等復雜工業APP開發,圍繞行業產品研發設計形成一系列完整的行業APP集合。
第四,培育面向開發者的生態,加強開源社區建設。注重開源社區培育,支持龍頭企業面向行業共性關鍵技術和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需求,建設開放開源技術、代碼開發包和開發工具的開源社區,盡快補齊短板。支持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積極參與融入國際成熟開源社會,爭取話語權。
第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解決工業APP企業融資難等問題,學習消費類APP后向收費模式,先讓用戶用起來,再通過后續服務訂購、廣告、大數據服務等方式進行運營。
對于解決企業上云“叫的響,熱得慢”問題,張云勇指出,
造成企業上云“叫得響,熱的慢”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包括行業、企業自身、工業互聯網平臺供給、商業模式等多個方面。行業方面,經過70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每個小類中又有多種不同規模、發展水平的企業,需求碎片化嚴重,研發成本高,針對很多行業實際需求的軟件和解決方案還處于空白狀態。
對于調動企業上云的積極性,建議政府主管部門加強培育和引導:首先要分行業的培育、篩選優質工業互聯網云平臺服務商,鼓勵和支持各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率先建設企業級工業互聯網云平臺,具備實際效益和標桿示范引領作用后,擴展升級成為行業級工業互聯網精品云平臺,帶來全行業規模化實際應用;
其次鼓勵企業上云向深度推進和廣度拓展,扎根企業實際需求,以效益為導向,支持和培育關鍵共性技術和機理模型,建立統一、開放的工業APP開發標準,培育開發者隊伍,建立有影響力的活躍開發者社區和開源軟件組織,鼓勵工業互聯網云平臺提供對企業的生產、管理、研發等領域有切實幫助的工業互聯網云服務產品。
再次,通過發放上云券等財稅政策支持方式讓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對云上業務和應用先用起來,同時鼓勵工業互聯網云平臺服務商在初期提供免費試用等優惠模式,打消企業顧慮。
最后,在政策上推動和支持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專業大數據服務平臺、金融服務平臺之間的互聯生態建設,建立數據安全和確權機制,鼓勵跨界合作和良性互動,將工業互聯網平臺數據作為專業大數據分析、金融信用服務的重要輸入來源,構建新商業生態,鼓勵工業互聯網平臺采用后向收費等互聯網模式,用增值服務、集采統銷、大數據、工業互聯網+金融等方式作為盈利點而非簡單向企業收費,向企業提供更豐富的服務,降低企業供應鏈成本、提高生產和管理效率、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等問題,以此切實推動企業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