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11-08-25 17:29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網絡應用的大規模化對軟件、系統和資源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新的計算模式和應用模式對國內企業來說是難得的機會。面對云計算,國內企業要建立基于數據中心的新型網絡計算模式,強調數據計算效能和可信的服務運營模式,整合和共享資源,提升服務,建立按需服務的模式,擴展低端計算的事物處理能力。
本報記者 張偉報道
“國內IT企業要把握機遇,創新發展。”在日前舉行的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懷進鵬教授在談到國內IT企業面對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概念、新應用如何應對和發展時指出,國內IT企業在IT技術大變革的時代潮流中要“內外兼修”做好功課。
“應該深入思考新技術、新應用模式帶來的機遇在哪里,找到本質規律,把握住中國和世界的發展機遇。”懷進鵬說。
事實上,盡管外界對云計算仍是霧里看花,但對IT產業從業者來說,大規模數據計算和存儲已成趨勢,企業和個人基于云服務的需求也已開始顯現。對有需求的企業而言,云計算帶來的不僅是IT技術的改造升級,更是組織與運營模式的創新。這種變化,同時也在深刻影響著整個IT產業鏈。
IT基礎設施“云”破解難題
“IT基礎設施‘云’是傳統IT困境的最好解藥。”埃森哲大中華區技術咨詢事業部總監李曉東表示,當前中國企業急需加快商業和運營模式轉型,以應對后金融危機時代背景下日益增加的不確定性以及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在這一轉型過程中,企業對 IT基礎設施的需求和依賴不斷加大,而企業專業IT技術人員的缺乏和基礎設施發展滯后,已嚴重阻礙企業的業務擴張,因此企業首席信息官(CIO)需要一個更加動態、更加敏捷的IT基礎設施以跟上公司業務和市場變化的步伐。
就此,李曉東提出,“逐步架構動態基礎設施‘云’,也就是將云計算融入到IT基礎設施中,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路徑” 。李曉東進一步闡釋道, 云計算的最大特點就是允許用戶在任何地點通過互聯網獲取遠程服務器上的計算能力,這就意味著有充足、靈活的計算資源以及并不昂貴的IT基礎設施,擴展性強且可按需付費。因此,對于企業的CIO來說,云計算有著非凡的“魔力”。
埃森哲與中國電子學會2010年聯合發布的中國云計算調研報告顯示,88%的受訪企業計劃在未來兩年內使用云計算。這說明,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意識到云計算在提供敏捷、靈活的 IT資源以及消減 IT成本等方面的巨大潛力。
李曉東認為,為了實現IT基礎設施的跨越發展,企業IT部門可以通過利用“外部云”來構建自己的企業“內部云”并實現資源的擴展。他介紹,埃森哲結合IT基礎設施“云”的要求,針對中國企業設計了一個模型,即通過建立基礎設施池、服務管理,逐步幫助企業從虛擬化向“內部云”轉換,進而向外延擴展,以達到提升IT基礎設施整體服務能力的目標。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企業應針對自身IT基礎設施現狀,逐步構架企業的動態基礎設施,以幫助企業成功轉型。” 李曉東舉了江蘇電力公司的例子。江蘇電力有員工9.3萬人,年營業收入超過2000億元,在實施云計算之前已擁有一個綜合的IT基礎設施,由大約2000臺小型機和數量眾多的服務器構成,1000多名專業IT人員負責操作和維護。隨著業務的擴展,江蘇電力積累了大量客戶、運營和行政事務相關信息,數據存儲和管理是管理部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為此,該公司高層決定引入云計算,希望通過更好地使用數據來改善業務運營。江蘇電力在沒有增加任何新硬件或轉移設備的基礎上建成了一個網絡化的虛擬數據存儲和處理云平臺,幫助其更好地存儲、搜索和管理所積累的海量數據。云計算技術的應用提升了江蘇電力的數據管理效率,優化了其數據使用方式,最終帶來運營績效的顯著改善。
國內IT企業“云”路寬廣
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全球業務環境中,眾多企業都意識到需要降低復雜性和成本,以便提升業務敏捷性。為此,企業正致力于通過軟件即服務(SaaS)模式以及云部署訪問關鍵業務應用。
“目前,云計算和物聯網已成為國家‘十二五’規劃最重要的戰略部署之一。在金融、電信、制造業、政府、教育等相關領域,云計算的市場需求毋庸置疑。與此同時,一批有實力的中國信息科技企業正在與國際領先的云計算企業展開合作,積極挖掘中國云計算市場潛力,為中國本土云計算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周子學表示,隨著全球信息產業的變革,云計算已成為全球IT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成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代表,國內產業領軍企業正在積極探索和布局云計算的發展。
周子學舉例說,中國長城計算機深圳股份有限公司與IBM聯合發布的“智慧云長城”戰略合作計劃將全球領先的云計算創新技術和商業模式與中國本土信息產業龍頭企業相結合,全面提升雙方在云計算領域的影響力和服務能力,開創了全新的業務合作模式,走出了一條國內實力企業精密布局云計算市場的新路。
根據“智慧云長城” 計劃,長城電腦首先將利用IBM的云計算中心解決方案整合企業內部的計算資源,搭建長城電腦自身的“私有云”環境,進而建設面向用戶市場和集團內部的云計算中心。長城電腦將以此為基礎,與IBM展開進一步的深化合作,加大云計算領域的研發投入,為用戶和集團企業提供云計算演示體驗、云業務咨詢、云實施等一系列相關服務。
據了解,我國云計算市場規模未來幾年將保持爆發式增長,增長率達90%左右。國內眾多企業期待在這徐徐開啟的“第三次革命”中找到全新的位置,比如阿里巴巴成立了一家從事云計算業務的新公司“阿里云”,將籌建多個“電子商務云計算中心”;中國移動正在研發和試驗云計算平臺“大云”,并希望借此提升未來在移動互聯網方面的信息服務能力;世紀互聯構建從集裝箱數據中心、云立方大型數據中心、“云快線”服務及云平臺到“社區云”服務平臺等多層次的云服務產品,以滿足不同類型客戶的云服務需求。
機遇與挑戰并存
“國內IT企業要做到零距離的服務、更有效的需要和應用的結合。”懷進鵬在談到國內企業在云時代的發展機遇時指出,國內企業在經歷上世紀90年代以谷歌為代表的信息交換和初級的信息服務后,今天迎來以數據為中心的時代到來。
懷進鵬指出,網絡應用的大規模化對軟件、系統和資源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新的計算模式和應用模式對國內企業來說是難得的機會。信息化更多的需要提供零距離的服務軟件,SaaS以及數據中心所帶來的產業變革將會給國內企業帶來新機會,同時也帶來新的挑戰。面對云計算,國內企業要建立基于數據中心的新型網絡計算模式,強調數據計算效能和可信的服務運營模式,整合和共享資源,提升服務,建立按需服務的模式,擴展低端計算的事物處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