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11-08-17 09:35 來源:中國建設報
隨著智慧城市的建設在我國逐漸展開,物聯網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對于物聯網的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姚建銓抱有信心。他認為,隨著智慧城市的建設在我國逐漸展開,物聯網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他特別提到,溫家寶總理曾多次提及物聯網發展,在2009年甚至四次提出,國家應以此帶動整個產業鏈,再次實現經濟騰飛。去年,物聯網不僅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還寫進了“十二五”規劃。姚建銓同很多人一樣,相信這項讓國家總理牽掛的產業不僅要做,而且要做得更好。
發展才起步,應用前景廣闊
“假如說互聯網是人與人之間傳遞信息,包括圖形、文字和各種數據,那么物聯網就是把世界萬物以及人類所感興趣的重要物體,將它們的特性傳感出來。這是一項革命。”姚建銓給物聯網列出形象的定義,“它在工程建設領域具有積極意義。我國西南地區近幾年出現過幾次重大的橋梁事故。因此,我認為今后但凡是國家重大工程,比如大型橋梁都要將光纖埋在里面監測數據,物聯網在這方面的作用非常關鍵。”
很多人容易將物聯網和互聯網混淆,但兩者發展歷史以及研究對象皆有很大差別。姚建銓介紹說,物聯網主要包括三個層面:一是物理層面,將物體的特性傳感出來,形成物理層。二是信息傳輸層,也就是網絡層。三是計算處理層,進行指令的反饋控制。通過全面的感知、可靠的傳輸和智能處理,這三個層面必須同應用緊密結合起來,才能體現出價值。
目前,物聯網應用已經涉及現代社會千百個領域,概括起來有十大類,包括城市公共事業、建筑家居、交通運輸、工業制造、智能醫療、智能醫院、遠程控制、港口、金融國防、國家重大工程等。其中很大部分與智慧城市和工程建設相關。但姚建銓表示,目前,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總體仍處于初期階段,并沒有成規模;技術還不過硬,沒有站在制高點,各類標準正在研究之中。
這一進程今后勢必加速。他舉例,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事件造成重大危害,很大程度是由于其技術落后、沒能避免爆炸的結果。如果通過較完善的物聯網系統進行控制,將操縱核輻射的工作部分關掉,保留冷卻的工作部分,就能避免很多悲劇發生。福島核電站最終只能通過天上灑水、地下灌水的辦法,從而留下隱患。這就給我國重大工程敲響了警鐘。此外,在城市環境保護和減災防災等方面,物聯網都將大有作為。
擱置爭議,尋求實踐中進步
姚建銓認為,物聯網作為新生事物,出現不同的聲音很正常。最重要的是,人們需要不斷實踐并努力發展它——擱置爭議,力爭創新。
姚建銓對物聯網未來在我國的發展表達出兩個觀點:首先,物聯網應該緊緊跟新信息產業技術聯系在一起,不要局限于本專業或領域,“拿空調來說,要突破自身局限,就必須同家庭智能控制系統結合,才能達到節能環保的效果”。
其次,智慧城市、智慧國家等概念不斷涌現,對于物聯網發展是非常好的機遇。從原先的數字城市到智能城市,再到智慧城市,體現了這一領域發展的不同階段。自美國前任副總統戈爾提出數字地球以后,全世界各地出現“數字某某”,在我國也有數字長江、數字太湖等。這種提法雖然很好,卻需要將其定性、定量化和網絡化應用。數字城市是智慧城市的核心,也是其基礎。實現智慧城市非常復雜,要以物聯網作串聯,并有高效、安全、有序、和諧、綠色、智能等特征。
“真正的智慧城市一定會把這些信息統一起來,但事實上,現在城市的物聯網建設存在太多‘孤島’。”姚建銓解釋說,智能電力、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樓宇、智能礦山等詞匯層出不窮,但交管局通常只負責智能交通;智能樓宇專業的人只管智能樓宇;電力部門只搞智能電力。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其中既沒有信息共享,也沒有形成整體的物聯網結構。物聯網產業包括多種技術,它跟互聯網最大的不同便是主要與物體發生關系,將物體的特性傳感出來。傳感器和傳感技術是物聯網領域最首當其沖的技術,卻也是我國比較薄弱、比較落后的環節。我國除了部分傳感器能夠進入世界前列,其他多數尖端產品仍要依賴進口,要引起行業廣泛關注。
不容忽視的是,我國在建設智慧城市過程中,或許還存在許多不可預知的困難。姚建銓指出,類似于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武漢等特大城市,其既有基礎設施規模龐大,不易改變。不過,類似于青島等規模較大卻擁有較好信息產業基礎的城市,借助當地良好的經濟和科技支撐,可以作為中國物聯網技術推廣的典范和榜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