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11-08-10 14:54 來源:中國電子報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國民健康意識提高以及新醫改政策的推行,便攜式/家庭醫療電子近年來異軍突起,增長空間甚為可觀,這也帶動了對MCU等芯片的需求。
目前在家用醫療設備中,芯片主要有MCU、一些接口芯片以及A/D轉換等,現在也有一些廠商將A/D等集成到MCU中。家用醫療電子設備由于在測試復雜性上相比醫院用的設備相對簡單,在一些中低端產品如血壓計、血糖計等上,8位MCU即足夠。不過隨著市場的發展,有幾個發展趨勢值得關注:
一是大存儲量和處理能力。為了存儲更多的數據,比如病人一個月以上的測試數據存儲,而且現在全球市場上也要求一些相對復雜的設備,比如美國家庭要求配備心電圖等監護設備等,這就要求醫療設備性能更高,需要有圖形顯示功能、存儲容量大、支持無線連接等,因而要求MCU有更大的處理能力,更高的并行處理能力,以及高度整合、快速精準的運算能力,8位MCU將由16位、32位MCU取代。以前MCU與圖形處理芯片GPU是分立的,但隨著家用醫療設備設計尺寸要求更小型化,未來集成也是一種趨勢。
二是低功耗。對家用醫療設備而言,功耗要求非常高。比如護士帶著醫療設備去家庭走訪,可能一天需要拜訪很多家用戶,這就需要醫療設備電池至少能維持一天,這對電池續航力有很高的要求,也需要電源管理芯片在設計時考慮超低功耗設計。
三是安全性。為防止黑客侵入接入病人數據,需要將加密技術植入芯片中,使得芯片具有認證功能,這種高安全性的芯片市場需求很大。對于醫療電子方案提供商來說,了解和把握醫療電子行業的相關標準、認證和規范并將其貫穿于方案的設計和管理中,遠比增加產品的功能更具競爭力和戰略意義。
四是遠程芯片管理。通過Internet遠程更新程序及遠程刪除病人信息,這就要求MCU有更強的安全通信能力。
五是多MCU并行運行及互通信能力。隨著儀器設備的復雜及多功能化,通常一個設備會有多個MCU,它們之間的有效通信將非常重要。應建立標準的MCU通信協議。
六是支持醫療數據交換標準,特別是HL7V3標準,這樣設備可以直接聯入公共衛生信息網。
此外,醫療電子中除了基本的家庭醫療設備外,還有老齡人口護理設備、慢性疾病管理設備也有很大的需求。老齡人口護理設備除了需要對身體進行監護外,還要進行體態監護,比如老人不能摔倒,如果摔倒就可能會導致中風,因而還需要位置監護。慢性疾病管理則需要長期測量、監護設備,比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有些數據需要存儲10年甚至20年,而且設備會向小型化發展。這些都對MCU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集成化、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也將成為便攜醫療電子快速增長的催化劑,未來MCU集成度將更高,這樣會降低功耗,成本也會大幅降低。
除了MCU外,傳感器也需要有更大的發展,對其精度、可靠性等的要求更高,甚至將超過軍品。主要有酸堿度傳感器、光學傳感器、電子傳感器等,這些傳感器如何與MCU有機結合,將是對醫療設備廠商真正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