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11-01-05 11:01 來源:中國工業報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沈陽召開了鋼鐵行業激光再制造技術現場交流會。會上,相關人士表示,再制造作為節能環保產業的重要組成,已被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在我國得到快速發展,有關再制造的法律法規、基礎理論、關鍵技術、行業標準等不斷完善,尤為重要的是,再制造的產業試點已全面鋪開,相信在“十二五”期間將會比在“十一五”時有較快發展。此次會議是為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動機電產品再制造試點工作,交流鋼鐵工業再制造實踐探索和成功經驗而召開的。
會上,中國再制造技術方面的首席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濱士給大家算了一筆賬,他表示,2002年我國因腐蝕造成損失近6000億元,占當年GDP的5%;2006年因摩擦磨損造成的損失為9500億元,占當年GDP的4.5%。兩項損失合計1.55萬億元,若能采取再制造等措施挽回10%的損失,則每年可節約1550億元。
“再制造就是一個能挽回這些損失的辦法。”他表示,再制造后的產品質量和性能不低于新品,而成本只是新品的50%,可節能60%、節材70%,同時還可降低對環境的不良影響。利用激光熔覆等技術,僅用幾公斤粉末材料,就能夠對數噸乃至數十噸的設備進行再制造。
為此,工業和信息化部于2009年開展了機電產品再制造試點工作。同時,鑒于鋼鐵工業是能源資源和污染排放的重點行業,工業和信息化部又于2010年4月印發《工業和信息化關于鋼鐵工業節能減排的指導意見》。為推動鋼鐵行業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道路,這次會議對鋼鐵行業激光再制造技術應用做了集中推廣。
相關專家表示,隨著再制造作為國家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和實現節能減排的重要技術支撐,列入國家“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預計“十二五”期間將會得到快速發展。
會上,沈陽大陸企業集團介紹了他們的大功率工業激光器制造和激光再制造技術。該產品在工業激光領域致力于發展具有全部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技術,大功率工業激光器制造技術和激光再制造技術都取得了長足發展。該集團的激光再制造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冶金、石化、電力、汽車等國民經濟基礎行業,其再制造技術服務于寶鋼、鞍鋼、首鋼、武鋼、唐鋼等30多家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