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09-01-13 11:22 來源:中國工業報
2008年12月底,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召開AP1000內陸核電站標準化設計匯報檢查會。中國工業報記者了解到,該公司旗下兩家成員企業———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和國核電力規劃設計研究院,共同承擔的我國AP1000內陸核電站標準化設計已經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果,為2010年底具備澆灌第一罐混凝土的條件(核電站主體工程開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該公司內部人員介紹,早在2007年7月,國家核電董事長王炳華在該公司第一次工作會議上就提出全面開展適合于我國內陸廠址條件的三代核電站標準化設計。2008年6月,該公司順利完成標準化設計工程方案的編制和論證工作。2008年8月,國家核電全面啟動總體設計階段的各項工作。
截至2008年12月底,該公司完成工程設計、設備設計類圖紙和總體技術文件、內部設計控制文件等圖紙和文件423份。其中,已經完成了AP1000內陸核電站的總體設計、關鍵系統設計、關鍵設備總體設計;完成了標準化設計的總體設計報告編制工作和工程造價估算工作。其間,還開展了完整的項目設計策劃,包括組織策劃、管理策劃、技術策劃,建立了完整的項目管理程序,如公英制轉換、工程文件和設備編碼等。
國家核電表示,將在下一階段工作中高度重視我國三代核電自主化依托化項目工程建設、引進技術的轉讓和關鍵設備國產化的經驗反饋工作,推進AP1000內陸核電站超大型冷卻塔研發方面的國際合作,加強與AP1000內陸核電站潛在項目業主的溝通和交流工作,確保在2009年12月31日前基本完成AP1000內陸核電站的初步設計(包括項目概算)和初步安全分析報告。
記者了解到,國家核電目前開展的標準化設計規劃裝機容量為4臺125萬千瓦AP1000核電機組。廠區一次規劃,分期建設,一期工程建設規模為2臺125萬千瓦。工程建設周期(從核電站核反應堆廠房澆灌第一罐混凝土至核電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初定為56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標準化設計的參考廠址不是“準備最早、最充分”的湖北大畈,也不是有“桃花江速度”之稱的湖南桃花江,而是江西彭澤核電項目。這讓早已白熱化、多省參與的這場“內陸第一核電爭奪戰”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因為,之前對于首批獲準開展內陸核電站前期準備工作的三省有種廣為流傳的說法:“湖北第一、湖南第二、江西第三”。
“成為參考廠址并不代表江西就是第一選擇,所謂的標準化設計通俗地講就是普遍適用。”國家核電內部人員告訴記者,第一座內陸核電站到底花落誰家目前還沒有答案,而且這三省是同一批次的概念,一旦獲批,開工的時間間隔將會很短。
業內知情者向本報記者透露,第一座內陸核電站的機型至今仍未選定。最終采用“二代加”還是三代AP1000技術,地方之間、業主之間正在博弈。但采用三代技術的可能性極大,因為國務院已有相關決定指出內陸核電站要選取三代技術;而且,內陸“二代加”的設計工作目前進展緩慢。而哪個項目將成為內陸第一座核電站,選用何種技術,都將等待發改委的最終批復。他還告訴記者:“批復時間應該在2009年底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