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打擊我國機床出口 四大措施應對窘境
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09-01-13 09:28 來源:互聯網
2008年12月25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鄭國偉表示,金融危機已經對我國機床產品出口造成影響,但面臨困境,并非沒有應對之策。鄭國偉在長期研究機械行業進出口的基礎上,為機床行業支了四招。
優化出口產品結構
我國出口的機械產品中,有相當一批勞動密集型產品具有競爭優勢,特別是一些價廉物美的產品,歐美等發達國家已基本不生產。2008年10月在北京舉辦的國際機床展覽會上,有些小型立式銑床和一些金屬加工工具等,美國用戶的訂單仍然不少。我國生產的部分機床和技術含量較高的金屬加工用工具、零部件等都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應不斷提高質量,鞏固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必須不斷優化出口產品結構,這是機械行業長期的戰略任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目前出口的機械產品中,低附加值和低技術含量的產品仍占主要部分。以2007年出口產品為例,機床工具行業中的砂輪機、拋光機、臺鉆、鋸床、刨床和低附加值工具、一般零部件等,約占行業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
上述情況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盡管現在的低成本優勢仍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但隨著時間的推延,以及國家相關政策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這些產品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甚至有可能失去部分市場。為此,需要加快出口貿易的轉型升級,不斷優化出口產品結構。
鄭國偉認為,優化產品結構,首先是提高產品質量,加大對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研制開發力度,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重視產品技術標準的不斷完善和提高,努力向國際標準或國際先進技術標準靠攏和轉型,提高國際競爭力。
其次是要將部分加工貿易(全行業加工貿易出口占20%)逐步轉型為一般貿易出口,將部分貼牌產品逐步轉型為自主品牌出口,調整高污染、高耗能、高耗資源型產品結構,提高其附加值。如減少磨料出口,增加磨具出口,以及機床床身鑄件出口轉為床身加工件出口等。
大力發展自由貿易和合作
2005年7月,中國和東盟簽訂的自由貿易區《貨物貿易協議》規定,我國在2010年與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6個國家,將取消大部分產品的關稅,并建成自由貿易區。柬埔寨、老撾、緬甸和越南4個東盟成員,在2015年與中國實現自由貿易。
東盟是我國機械產品第四大貿易伙伴。首先是要加快對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菲律賓、越南等國的出口。我國生產的數控車床、數控磨床、數控銑床、加工中心、數控折彎機、齒輪加工機床、電加工機床等,都具有一定的競爭力,要積極擴大出口。
中國—智利自由貿易區協定于2006年10月1日起實施。智利立即取消原產于中國的5891種產品關稅;我國對原產于智利的4753種產品的關稅從2007年1月1日起降為零。2007年兩國雙邊貿易額比上年增長(下同)65%。智利對我國出口的大多數機床工具降低了進口關稅,這是很好的出口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