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09-01-05 10:48 來源:中國鋼鐵網
2008年已過。這一年我們經歷了新中國以來的空前輝煌,也經歷了改革開放30年來大自然的空前磨難,并正在經歷著百年來國際最大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蔓延進而對我國經濟的巨大沖擊。鋼鐵業形勢驟變,并因之引發了人們對其發展模式、組織結構、產品結構、市場結構及對外貿易等方面的反思。
2008年鋼鐵業成績有目共睹。實物產量創出新高、品種質量繼續改善、結構調整有新進展、技術和管理創新有新突破以及對外貿易成績明顯。鋼鐵產量首次觸及5億噸,是世界上為數不多鋼產量增長的國家之一。當前全球鋼鐵業低迷,有人會認為5億噸不值得驕傲。但要知道5億噸比當今世界上所有發達國家鋼產量總和還多出2000萬噸,當下中國又有哪些產業象鋼鐵這樣足有威力!當然,5億噸粗鋼既背負著期望也充滿著爭議。不過,多年來人們對中國鋼鐵的認識或存誤區,面對形勢的驟變或有新誤區。新年伊始,我們不妨用真誠來剖析一些誤區以鞭策和激勵我們的鋼鐵業。
第一個可能的誤區就是,宏觀決策上把中國巨大的鋼鐵產量、消費量和出口量與中國經濟的粗放型增長劃上等號。
多年來許多人提起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時,總是說中國消費了世界35%的鋼材、60%多的水泥等,把巨大的鋼產量同中國經濟的粗放型發展劃上等號。事實上,巨大的鋼產量正是中國城市化和工業化高速發展在鋼鐵上的縮影;有人指責鋼鐵生產消耗了大量能源和資源,但今天卻沒有人能不以能源和資源為代價煉出我們必需的鋼鐵產品。
面對近三年來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粗鋼凈出口國,一些人不是把它放在全球化的大格局下來冷靜分析其必然性。而且是把鋼鐵的出口也當作經濟粗放型發展的反面典型,致使政策層面也不分青紅皂白地把出口政策一再收緊,對不少產品僅僅把出口退稅一取到底還不夠,還一再加征出口關稅。這種作法連很多國外朋友都不理解中國人為什么如此痛恨鋼鐵出口,不明白中國出口的鋼鐵對中國造成的負面影響到底大到了什么程度。我們自己高喊中國鋼鐵粗放發展,產能嚴重過剩、污染嚴重等等,外國同行聞之色變。去年四季度以來,面對國際鋼鐵市場的不景氣,每個國際鋼鐵會議談到2009年國際鋼材市場發展態勢時,都把中國鋼鐵產品不泛濫于全世界作為市場恢復的一個前提條件。同時針對中國鋼鐵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案例在大幅度上升,實際上是國際上對中國鋼鐵出口過激的防御性反應?,F實情況是雖然2006年、2007年和2008年中國鋼鐵出口連續三年世界第一,但這幾年國際鋼材市場卻非常強勁。是強烈的國際需求拉動了中國鋼材出口。國際上對中國鋼鐵的過分擔心在某種程度上是我們自己放進去了太多的“三聚氰胺”。還有面對中國近兩年來鋼鐵出口的增長與礦石進口的猛烈增長,一些人還認真地計算出中國不出口這么多鋼材從而減少的鋼鐵生產正好抵銷礦石進口的增加,中國在國際鐵礦石談判中地位會提高等等。很明顯這是計劃經濟的思維。如果事情如此簡單的話,世界上就不存在市場。在2008年我們對鋼鐵出口所采取的限制措施不能說不嚴厲,但凈出口卻出人意料地仍然將高達4500萬噸。再看看2009年的國際市場,政府就是現在想盡一切辦法鼓勵鋼鐵出口,我們又能出得去多少呢!?
第二個可能的誤區是,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和看重產業集中度,從而把眾多問題歸因為產業集中度低。經濟學原理和市場運行的現實結果告訴我們,除非是行業壟斷,不然市場化相對較高的行業在其高速發展期都會因巨大利益的誘惑而吸引大批進入者,行業集中度不升反降。發達國家鋼鐵業的發展歷史都無一例外地證明了這一點。從2003年以來,雖然鋼鐵行業噸鋼利潤在下降,但全行業整體利潤卻連續走高。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講一定時期內集中度問題恰恰反映了一個行業的景氣狀況。以此推論,如果真有一天中國前10家大的鋼鐵業集中度到了70%左右,鋼鐵業可能就成了一個成熟但沒有活力的行業了。
很多人把中國鐵礦石談判問題歸結為鋼鐵業集中度低所致。事實上,中國鋼鐵的集中度低并不一定意味著對外談判中地位和力量的缺失,關鍵是要協調好中國鋼鐵企業一致對外時的利益均衡問題。而目前的問題是,中國大型鋼鐵企業用自己的天然優勢和其代言人對中國決策層的信息溝通優勢幾乎壟斷了鋼鐵業的話語權,大型鋼鐵企業儼然成為中國鋼鐵惟一的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和先進民生的代表。這種信息的明顯不對稱,使大量中小企業與產品檔次低、環境污染嚴重、社會責任缺乏等基本劃上了等號,成為媒體和社會討伐的對象,甚至無形中放大了一些民營鋼鐵企業發家時的原罪。而在鐵礦石供求炙手可熱之時,三大礦石巨頭有幾個把民營企業放在眼中!當不少大企業在高價倒賣鐵礦石給中小企業時又何不感謝集中度低所提供的市場套利機會。因此,鐵礦石談判問題最主要還是利益均衡問題。只要大的鋼鐵企業把眾多中小企業當作自己的親兄弟組成了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加上相關協調部門的“組織手段”,我們不用擔心鐵礦石談判中會產生多少“叛徒”和“漢奸”。
中國市場的多層次和多元化需求決定了企業形態的多元化,中國廣大的地域面積和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也決定了鋼鐵企業分布的廣泛性。當今,高度發達的美國還有不少于70家鋼鐵企業,那么中國鋼鐵企業數量現在和將來很長時間內都將是數以百計的。我們目前提出來要淘汰那些能耗高、污染重、生產不經濟的落后產能,方向是非常正確的,事實上不少新增的先進產能正在替代落后產能,但并不必然意味著民營鋼鐵企業數量的大幅度減少。對政府來講,目前要解決的問題主要還是把好市場準入關口,管好環保、管好產品標準、管好相關民生,對現有的鋼鐵企業不論大小、不論國有還是民營都進行從嚴監督,杜絕內部成本外部化,創造一個企業公平競爭的體制、法制和市場環境。企業的管理和技術創新實際上是企業自己的事情,企業非常清楚該如何去做。目前市場上出現了普通熱軋板卷價格還不如螺紋鋼的“反?!爆F象,有人指責這是國家和鋼鐵協會前期過分倡導 “提高板管比”的結果所致,這實在是太冤枉他們了。這種所謂的反?,F象純粹是企業適應市場的自然結果,這個結果雖然并不完全是我們期望看到的,但卻符合市場發展的內存邏輯,也是鋼鐵業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的必由之路。
第三個可能的誤區是,把眼前的困難過分夸大。2008年四季度以來鋼鐵市場環境發生的突然變化確實令人驚異,短時間內對鋼鐵業造成的傷害前所未有。一個明顯的特點是,大型鋼鐵企業因原材料和產成品庫存大形成高額虧損,一些企業的虧損甚至在2009年也不一定能全部扭轉,而不少中小企業因各種原因卻逃此一劫。這種情況下大企業壓力陡增,一些大企業或許認為鋼鐵業從此沉淪,甚至對自己此前堅持的發展方向都產生了懷疑;而一些小企業則暗自慶幸,個別小企業面對大企業的困境或有幸災樂禍。
這次金融危機引發的中國經濟突然失速對鋼鐵業的影響固然重大而且極具沖擊力和感染性,我們當然要高度重視。不過,適度的驚恐比盲目的悲觀更重要,國際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和中國的基本國情告訴我們,中國經濟長遠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目前鋼鐵業所面臨的問題是系統性風險所致并不是由于以中國大型鋼鐵企業為代表的中國鐵業致命的問題所致。
在目前的暴風驟雨中,大型企業雖然損失慘重但有以下幾個因素將使使他們很快會再鼓雄風。一是雖然損失慘重,但由于原材料價格的更大幅度下降使他們正常生產的現金流沒有受到大的影響;二是中國市場對鋼鐵的需求雖然在去年10、11月份出現了突然休克后在強勁恢復,原因是中國市場建設性特征明顯,32萬個以上的在建項目及其近30萬億的投資規模產生的需求慣性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這也是近來國內鋼材市場能得以較好恢復,甚至比國際其它市場表現要好的重要原因。何況積極的財政政策對鋼鐵業的利好隨后會得以體現。三是國家振興鋼鐵業的措施實際上是針對大型鋼鐵企業而來。這次市場的驟然生變會使他們反思其生產、經營等方面的問題,從而快速調整企業生產組織體系和產品市場定位。由于他們技術儲備雄厚、資金籌措能力強,又與國家存在著同位關系,積極財政政策最大的受益者仍然會是他們,甚至已經開始利用國家提供的振興鋼鐵政策加大資源掌控力度、推進技術進步、加速產品結構調整以及展開并購重組,不僅分享適時市場利益還將最終享有規模效益并為未來新的發展打下基礎。
對于中小企業來講雖然逃此一劫,但要意識到發展環境和空間相對在退化。主要表現,一是基于對今后一段時間內鋼鐵產能過剩的現實考慮和國家對鋼鐵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導向,中小鋼鐵企業的發展空間在收縮,融資難度相對在加大,加上對經濟形勢的預期變化企業自身投資沖動消失,企業發展的步伐要明顯趨緩。二是大企業高價原料庫存消化很快會結束,在新的一年里其規模優勢和長期協議原料的低價格優勢還會體現出來,而中小企業在突然性的市場變動中獲取的短暫成本優勢會隨著鋼鐵市場的恢復而削弱;另外,中小企業前期社會責任的短板需要彌補并且必須彌補,原來一些外部化了的成本會還原到企業內部。三是中小企業目前所生產的產品市場進入的門檻普遍較低,只要認為市場空間大,大企業想干就可以直接或者間接地快速切入。因此,后期螺紋鋼、線材以及一些型材等目前認為市場前景相對較好的長材產品也不會好到絕對的地步。
總之,在鋼鐵業的發展上我們要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做到低消耗和清潔生產等等。實際上也正向這個方向努力。科學的最基本涵義是實事求是,中國目前存在的所有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問題,甚至是人類發展歷史上從來沒有遇到過的發展中的問題,中國鋼鐵業的發展也是如此,我們只能在發展中并以發展的手段加以解決。
福兮禍所依。過去30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原因之一是國際化帶來的巨大福利,但從而使經濟增長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去年四季度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突然失速正是中國經濟增長結構缺陷性矛盾長期積累后由外部因素突然引爆的結果,作為整個經濟增長中重要組成部分的鋼鐵業隨之出現一些問題自然可以理解。
禍兮福所附。過去30年來中國改革取得的每個重大成就都是在一種極端的環境下被迫所為的結果,這種中國改革的方法取向也決定了在國際金融危機極端嚴重這一環境下中國在經濟結構調整上的決心、力度和速度。這個過程自然是痛苦的,中國鋼鐵業置身其中,自然也會有一個痛苦的蛻變。
我們相信,中國鋼鐵業能挺起其鋼鐵的脊梁,堅定信心,在應對挑戰中實現的不僅是蛻變而是嬗變,因為,這也許正是中國鋼鐵從大國走向強國的歷史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