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20-07-27 18:08 來源:文匯
疫情尚未完全平息,受沖擊的經濟尚在恢復,但全球首屈一指的工業軟件公司達索系統的“中國攻略”正顯著提速。這家總部位于法國巴黎的軟件巨頭,將在上海擴大投資、深耕生態——今年內,其原本在日本東京的亞太區總部將遷入上海,同時還將在浦東新區設立生命科學與智能制造創新中心。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達索全球執行副總裁羅熙文說,上海是全球最有創新活力的城市之一,疫情更加堅定了達索的中國策略:in China,for China,with China(在中國、為中國、與中國一起成長)。
互信互利,在華業務不斷加速
在工業界,達索的名字如雷貫耳。全球幾乎所有車企,都是達索三維設計軟件平臺的用戶。形象地說,這套系統為汽車設計師提供了一支類似神話人物馬良所擁有的“神筆”,新車被“物理地”制造出來之前,就已出現在達索構建的虛擬三維世界中,不僅能看到外形,還能試駕試跑,以測試性能。實際上,在達索的虛擬世界里,全球的工業設計師們不斷植入在研在建的飛機、船舶、道路、樓宇……以優化方案、降低成本,目前甚至連人的心臟、大腦、關節等,也已著手虛擬仿真,有望讓醫生根據“數字化克隆”的器官,預測將來的疾病,并設計療法。某種意義上,達索已成為工業、建筑、醫療等眾多行業創新的重要支撐。
在達索進軍中國市場的15年中,其融入本地創新生態的深度和方式堪稱典范。作為“賦能者”,它參與一系列“大國重器”的研發,支撐了C919大飛機、遠洋船、火箭、高鐵,以及千萬家制造型企業;同時,中國巨大的市場也為達索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近年來在華業務升幅持續保持兩位數。
達索在中國的發展,顯示出中國市場與外企完全可以深度融合、包容信任。用羅熙文的話說,上海市政府認可達索,將它視為本地創新生態的催化劑。中國商飛也曾公開表示,達索已成為中國商飛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而反過來,達索也對中國付出了足夠誠意——特別是今年,在武漢雷神山醫院建造過程中,達索不僅在極短時間內完成了建筑的設計驗證,還把相關軟件全部捐獻給醫院設計方,“很高興為中國抗疫貢獻力量”。
跨越文化的互信,可以激發出非常正面的化學反應。羅熙文說,達索中國正處在加速期,“中國和上海對我們來說極具戰略意義,在這里,需求源源不斷,我們也可以給各行各業帶來價值”。
把握未來,融入上海創新生態
從2012年開始,羅熙文一直常駐上海辦公。在他看來,上海是非常國際化的城市,有優良的營商環境,外國人要留在這里發展,在生活方面也能得到充分支持。但最重要的是,上海是全球最具創新力的城市之一,蘊藏著巨大創新能量,聚集了大量創新企業和人才,“創新是最重要的,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
事實上,自羅熙文“落戶”上海以來,達索亞太區總部的一些職能就開始陸續從日本東京搬到上海。不過,隨著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不斷顯現,特別是在看到疫情之下中國經濟的一些積極信號之后,公司決定,加快遷移力度,亞太區總部預計年內就將基本遷入上海。同時,還會進一步加大在滬投資,深度融入上海創新生態。
羅熙文說,疫情期間,中國表現出極強的韌性與彈性,有越來越多的商業機會出現在數字技術領域。“我們相信,危與機相伴相生,疫情在給世界帶來巨大沖擊之余,也提示我們要用全新思維來工作和生活。我們把亞太業務的重心遷到上海,更好地服務中國和亞洲經濟蓬勃發展的勢頭。同時,我們要擴充角色和能力,從而更好把握未來。”
他透露,未來五到十年,達索中國的員工數量,將從目前的600人擴充到2000人。同時,公司近期將在浦東設立一個全新的創新生態樞紐。“它不會是一個傳統的創新中心,甚至找不到一個現成的詞匯來描述它。我們希望這個中心能成為產學研一體的機構,集合各行業的經驗與人才,服務包括大企業、創業公司以及大學生在內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