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08-12-25 09:53 來源:工業報
近日,國內首部采購領域的研究報告集———《中國采購發展報告》正式出版發行。
《報告》稱,當今制造業的價值逐步向生產前的產品研發、設計、知識產權以及生產后的分銷、售后服務、物流配送等服務性領域轉移。企業采購決策不再僅僅圍繞價格,而是更多關注供應鏈的可靠性、及時性與安全性。采購與供應管理被納入企業的資源管理范疇,其地位從成本中心躍升到利潤中心。未來,采購將進一步延伸、融入供應鏈管理范疇,其內容將越來越多地涉及服務采購。
我國對采購尚缺乏整體的研究和共識,《報告》的出版正是為了加強對我國采購領域的研究,把握全球采購發展的動態和趨勢,從整體上提高我國采購與供應鏈管理的水平,給企業以啟示。《報告》指出,目前我國企業的采購管理水平參差不齊,企業采購進入戰略層面已刻不容緩。
企業重視程度迅速提高
根據中國物流和采購聯合會于2008年4~8月進行的企業采購抽樣調查結果,我國企業對于采購和供應管理的重視程度正在迅速提高,69.9%的企業設有獨立的采購部門。年采購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設有專門的采購機構,這些機構大多還承擔著非生產性物資的采購任務。其中,集中式采購機構占60.8%,分散式采購機構占16.5%。這種重視并不是來自于政府等外部力量的推動,反映了我國產業集約化進程和國際市場接軌的需要。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采購與供應鏈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吳志惠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我國企業采購管理的水平參差不齊。
目前僅有少數企業引入了比較先進的理論和方法,如設立首席采購官、與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應用學習曲線和產品生命周期控制成本等。
采購管理貢獻力不容忽視
作為《報告》編委會副主任,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戴定一介紹,目前很多國際集團的采購職能已進入企業的戰略層面,其性質已發生了戰略性的徹底改變,采購管理已成為戰略性、先發性的流程,它對企業在盈利能力、企業成長和競爭優勢方面的貢獻甚至超出了其他職能部門。
戴定一認為,研究中國企業的采購對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有著更深的意義:
第一,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需要,隨著跨國公司的采購中心進入中國,中國的采購必須與國際接軌;中國企業要走出國門,同樣需要全球化采購的戰略與運作;
第二,全球能源費用上升,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尤其是近期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導致需求下降、資金鏈斷裂、企業面臨倒閉等因素,深刻地改變了企業采購環境,如何開源節流,把采購從成本中心變為利潤來源,對于企業全面提高競爭力,面對新形勢下的國內外挑戰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伴隨中國產業的調整和升級,必然要把產品推向高端,如何利用供應商資源,建立良好的供應體系,加快產品推向市場的速度,對于企業的生存發展具有更深遠的意義;
第四,對于企業來說,診斷并評估從戰略到操作層面的采購體系,包括采購流程、績效管理、人員與機構設置、供應商關系管理、采購信息化等,將大大促進企業的采購變革,提升其供應管理水平,從而提升我國企業的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