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全球化采購讓中國大喜過望?
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07-10-26 09:53 來源:北京汽車報
專家預計2010年中國汽車產銷將超過1200萬輛,到2015年將可望超過1600萬輛,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消費國。中國汽車市場的持續高速增長,在令全球矚目的同時,也極大帶動了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發展。據統計,目前國內已擁有超過10000家的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年產值超過6500億元。
隨著全球化進程加快和汽車行業競爭加劇,國際汽車制造商逐漸傾向于掌握幾種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制造,而對非關鍵性零部件,按照設計、質量、成本、交付、服務等原則,在全球范圍進行選擇,衡量性價比,充分利用資源實行全球化采購。目前,大眾、豐田、本田、福特、通用等汽車企業已經越來越多地與人力成本較低的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印度及東南亞等地區進行合作,在當地建立獨資或合資企業,采購當地生產的零部件產品,節約資金、降低成本、提高企業及產品的競爭力。去年,福特在中國的零部件采購量總計達到26億美元;德國大眾宣布從中國采購10億美元汽車零部件;通用汽車也表示將不斷加大在中國的零部件采購量。這些都表明,零部件全球化采購已經成為當今汽車產業發展趨勢,中國也正在成為零部件供應大國。
面對零部件全球化采購的大趨勢,國家相關部門近年來也先后出臺了各種政策鼓勵和支持汽車零部件企業發展。國家發改委在去年底發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汽車工業結構調整意見的通知》中,明確指出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引導零部件排頭兵企業上規模上水平,進行跨地區兼并、聯合、重組,形成大型零部件企業集團。
盡管政策支持和市場發展趨勢,讓不少中國汽車零部件感到大喜過望,但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還是十分重要的。眾所周知,中國勞動力成本低固然很有優勢,但同印度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反而是隨著發展,產品技術含量和企業規模化水平低的劣勢越發明顯。如何在保持低成本優勢的同時,提升研發能力、制造水平以及勞動力生產效率,將成為中國零部件企業擺脫“低技術、低利潤”現狀,向著良性循環發展的關鍵。
如果從中國汽車零部件更好發展角度考慮,那么采購全球化帶來的不利因素更可以看做是一件大“喜事”。能讓中國企業認清自身存在的問題,在全球化采購的大環境推動下,通過自主創新、合資合作等方式,借勢擴大規模,提高市場競爭力,建立完善的全球化汽車零部件采購供應鏈,在新的發展時期確立自己在全球市場的地位,這對中國零部件乃至中國汽車產業來說都是莫大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