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在全球鋁業市場的重要地位,再怎么評價都不過分。作為全球最大的鋁消費國和最大的生產國,中國的鋁需求增長比其它任何地區都要快,去年的需求量在全球總需求中至少占了四分之一。
因此,去年秋季,當中國政府宣布大幅削減部分鋁產品出口退稅稅率時,市場觀察家都密切加以關注。中國政府的意圖,是抑制在能源密集型和污染型工業的投資。
在中國的鋁業生產中,出口從未扮演過很大的角色。根據倫敦研究集團CRU的數據,2005年,出口部分僅占中國鋁產品主要產出的8%。
但上述政策仍對中國的鋁冶煉廠家產生了影響。在今年六月,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發出警告,要求投資者回避鋁,原因就在于中國出口退稅政策的變化。
據倫敦礦業和金屬咨詢公司Brook Hunt的分析師馬丁?豪勒(Martin Haller)介紹,在2006年年中,中國的原鋁出口量高達每月10萬噸,如今已下降到每月1萬噸左右。
馬丁說,就在同一時期內,中國的半加工鋁產品出口量,從每月10萬噸飆升到20萬噸。國家政策正鼓勵中國鋁出口商從低端產品向增值產品轉變。
更有意義的事情發生在中國的國內市場,在那里,蓬勃的經濟正以令人瞠目的速度消耗著鋁材。單是今年7月的消費量就增長了31%。
但無論從哪個指標看,中國都還只是在熱身。CRU估計,在2006年,北美的人均鋁消費量為21公斤,繼續保持第一,而中國的數字僅為7公斤。到2030年,CRU預計中國將達到人均消費26公斤,位列第一,而北美的數字將是23公斤。
CRU公司有色金屬業務負責人保羅?羅賓遜(Paul Robinson)表示:“我們認為,中國鋁需求增長的第二階段將由其國內消費引導。”
中國生產商正在全國范圍內增加產能。但看起來仍將無法滿足全部需求。
中國主要鋁生產商中國鋁業(Chalco)董事長肖亞慶今年8月表示,他認為,中國成為鋁凈進口國“只是時間問題”。
投資者面對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哪些國家能夠滿足中國龐大的胃口?CRU的羅伯遜正密切關注冰島等國,這些國家擁有豐富的地熱和水電資源。在鋁生產過程中,電力成本約占到總成本的28%。
中國已經在依賴進口鋁土礦了,因為其國內礦產質地很差。雖然中國多數鋁土礦進口都來自印尼,但它正考慮從多個國家進口。今年9月, 澳大利亞昆士蘭的官員向中國鋁業頒布了一個鋁土礦項目的礦產開發證。此外中國也加大了從印度購買鋁土礦的數量。
中國對外部世界的依賴程度日益加大,這使它的鋁生產行業更容易受到國外政策變化的影響。但如今而言,中國國內的力量很可能在其產業發展中起到最大作用。
今年9月,中國鋁業收購了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Northeast Light Alloy),后者總部位于哈爾濱,是中國領先的鋁與鎂合金生產商。今年夏天,中鋁收購了包頭鋁業。
這些公司將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中鋁的盈利能力,目前還不清楚。在截至今年6月的半年內,中鋁的凈利潤下降了5%,至人民幣64億元。中鋁將這一下降歸咎于原鋁和氧化鋁價格下跌。
但盡管如此,很多分析師表示,鋁的生產成本還將繼續攀升。在今年8月的業績發布會上,中鋁警告說,高企的煤炭、燃油和電力價格可能加大從現在到年底這段時間內的生產成本。
作為能源密集型行業,鋁生產行業高度依賴煤炭,是中國空氣污染的主要成因之一。在中國政府降低能源消耗、清潔環境的努力中,這個行業醒目地矗立在眼前。但只要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中國就需要鋁。短期內,中國在任何時候都不大可能放棄它在工業發展中的領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