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再創新應成為我國風能開發推進器
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07-08-22 09:17 來源:中國質量報
日前,北京市首座大型風電場官廳風電場一期工程進入最后安裝階段,33臺風電機組開始吊裝,預計年底竣工并網發電。據悉,該項目聚集每年可提供1億千瓦時的綠色電力,滿足北京市10萬戶家庭生活用電需求。
據了解,在內蒙古中部烏蘭察布市境內,目前正在建設的世界級大型風電場--輝騰錫勒風力發電場,這是距離北京最近的風力發電場,規劃裝機容量達120萬千瓦。北京奧組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規劃,上述兩大風力發電場將成為北京奧運綠色電力的后方基地。風力發電將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綠色電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屆時,將有20%的奧運場館用電為風力發電。
我國的風能資源十分豐富,風力發電是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的現實而重要的選擇。
中國風能協會副理事長施鵬飛介紹,我國風能儲量10米高度技術可開發的陸地風能儲量為2.97億千瓦,近海技術可開發的風能儲量約7.5億千瓦,共計約10億千瓦。截至2006年年底,我國風電機組的裝機容量為260萬千瓦,雖然較2005年的126萬千瓦增長105%,但也僅占可開發風能總量不到3‰,因此風電設備市場潛力巨大。
我國風電裝機容量的迅猛增長為風電設備國產化提供了較大的市場空間。“風電機組(主要指并網風電機組)是風力發電的核心設備,其投資約占總投資的60%~80%。風電機組的生產和制造水平也是反映一個國家風電發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由進口轉化為國產,可大大降低風電廠的投資,從而有力地促進風電的快速發展。”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機電處副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劉茂祥說。
據悉,目前風電廠安裝的國產機組生產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自行科技攻關的樣機或后續生產的幾臺機組,由于技術和質量問題,需要繼續改進;另一種是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或與國外廠商合作生產的,部分部件用國產的替代,如輪轂、發電機和塔架等,且基本上能夠正常運行。通過支付技術轉讓費引進全套制造技術或與國外公司合資生產等方式。我國目前基本具備生產600千瓦機組的能力,國產化率可達90%。
據了解,世界上先進的風電設備制造商主要在丹麥、德國和美國。“2000年后世界風電市場的主力機型是兆瓦級的,從風機葉片的直徑、軸心高度和風電機組的調節技術上,我國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也較大。但近年來,我國風電機組制造技術提高迅速,可望在不遠的將來縮小和趕上世界風電設備制造的先進水平。”劉茂祥表示。
他建議,應建設100萬千瓦級大型風電廠,要求并鼓勵項目法人在風電設備的采購招標文件中明確:國外制造商要與國內設備制造商聯合投標,國外企業為責任方,國內企業為分包商,并附上明確分包比例,簽訂設計、制造、維修等技術轉讓協議。如果一個100萬千瓦級風電廠引進一家世界先進水平風電設備制造技術,幾個100萬千瓦級風電廠就能把世界上頂尖的風電制造技術引入到我國的風電制造企業中來,從而降低風電設備費和風電廠的建設成本,促進風電建設的大力發展。
專家表示,國內企業不應該滿足于單純的引進,更應該在消化的基礎上,結合我國風能資源特點研發新型的風電機組設備。如我國兩大風帶(三北地區及東南沿海)的風力資源與歐洲、北美的差別較大,北方有寒冬低溫、沙塵問題,南方有臺風、抗腐蝕、防雷電問題,要在引進風電設備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進行研發,就能使引進的技術再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