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05-11-12 11:31 來源:陽岡電子(福建)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對目前國內變頻器行業的市場需求、各品牌市場份額、國產變頻器的優劣勢做了較詳細的介紹,并對國內企業的市場營銷策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市場狀況
1.1市場需求
變頻調速器,自1964年問世以來,已經歷30多年的發展過程,80年代在主要工業國家已廣泛使用,90年代進入中國,在空調、電梯、冶金、機械、電子、石化、造紙、紡織等行業有十分廣闊的應用空間。尤其是在節能方面,效果顯著,我國現運行的風機、水泵、空調類負載,據估計有4200萬臺(其中風機約1000萬臺),占全國用電量的1/3,其中的60%適合調速,如果把這部分用電負荷改造為變頻調速,按年節電率25%計算,全國每年節電220億度。
據北京康斯公司99年的調查結果,近幾年來我國變頻器銷售量逐年遞增,年増長率高達15%,預計2005年將達76.8億元人民幣。具體數據如下表
1995
1998
2000
2005
銷售額(億)
19.2
28.8
38.4
76.8
1.2目前各品牌的市場份額
中國巨大的變頻器市場,成為跨國公司搶攻的重點。如果十幾年前富士、三菱、三肯幾家日本公司的競爭還屬楚漢相爭的話,那么到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各跨國公司對中國變頻器市場的爭奪,則顯然已進入"春秋戰國"年代了。
日本公司進入中國早,對中國市場做過深入仔細的調查和研究,有針對性地推出適合我國國情的產品,目前市場占有率最高,達60%以上;歐美公司進來晚,但產品檔次高、容量大,價格也昂貴,占有份額30%左右;還有不到10%的份額被臺灣產品(如普傳、臺達)占領;真正我國大陸的品牌市場占有量很低,幾乎可忽略不計,而且產品檔次低。
富士
三菱
ABB
西門子
安川
三肯
其它
占有率
19%
18%
13%
11%
7%
8%
24%
從產品容量來看,大功率占市場份額的5-10%,中小功率占90-95%。其中220KW以上基本由德國西門子、美國AB、GE、羅賓康、ABB等所壟斷;而中小容量的85%為日本產品占領,如富士、安川、三肯、日立、東芝、三菱、松下等。
2、行業狀況
變頻器是一種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回報的高科技產品,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政策。近幾年來國內該行業發展的特點為:
(1)生產廠家增多、發展速度較快,尤其是沿海開放省市如廣東、山東、上海、江蘇等。廠家共有幾十家,較知名的有安圣、深圳普傳(臺灣)、安邦信、四川的佳靈、森蘭、煙臺惠豐、南京耐特、貴州東岡等。另外,國外知名廠家紛紛來華合資、投資建廠,以降低成本,更優的價格供應國內市場,并已擠占相當的市場份額,如ABB、日立、臺達等。
(2).國內廠家在電力電子產品的科研開發、工藝設計、加工制造能力等方面,與國外大公司比,還有較大差距。變頻器整機技術落后,目前國產變頻器的檔次低,主要是低壓(400V)小容量(315KW以內)產品。而對功能先進(含矢量控制、直接轉矩控制)、高電壓(3000V以上)、大容量(1000KW以上)變頻器,國內還處于研制階段,未見成熟產品,尤其是高壓大容量型,目前國內尚屬空白。而且,核心部件受制于人,國產機所需半導體功率器件的生產幾乎是空白,不得不依靠進口。
(3)變頻器的功能在不斷完善和增加,應用領域在不斷擴大,從工廠設備到家用空調、從重型機械到輕紡行業、從0.4KW的小功率到9000KW大功率電機都已廣泛使用,且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
3、國產變頻器的優劣勢
3.1優勢
(1)營銷網絡優勢。營銷網絡是中國企業和國外企業競爭最有力的武器,國內大型企業有完善的公司、片區、辦事處三級網絡,在全國建立辦事處、用戶服務中心,零配件充足,服務及時。這是國外企業無法做到的。
(2)價格優勢。國產機一般要比進口機便宜1/5-1/3,如果能大規模生產,成本可進一步降低;零配件也便宜得多。
(3).產品技術含量高,不比洋品牌差多少,如核心元器件采用美國TI公司的DSP、日本三菱的IPM等、生產工藝采用SMT、管理引進MRPII等。而且相對洋品牌而言,漢化效果好,更適合國情設計,如寬電壓工作范圍、寬溫度范圍設計、中文提示功能等。具體比較見下面。
3.2通用型變頻器國產機和進口機的技術比較
功率開關器件:大多用IGBT,且是三菱或西門子,與進口機一致。
單片機:多用Intel公司的87C196MC或TI公司的DSP,與進口機一致。
功率容量:國產機能做到百千瓦以上,與進口機相差不大。
頻率范圍:國產機能做到400HZ,與進口機相差不大。
頻率精度:0.01HZ(100HZ以下),0.1HZ(100HZ以上),與進口機相差不大。
電壓范圍:220V,380V,與進口機一致。
保護功能:過壓、欠壓、過流、短路、失速、缺相、過熱等多種保護,與進口機相差不大。
控制功能:有頻率、電壓、電流等屏幕顯示、在1-999秒之間任意加減時間、內含PID控制、實現四象限運行,與進口機相差不大。
軟件:可根據用戶要求有針對性地開發或修改軟件,以滿足不同用戶的要求,進口機靠功能齊全來滿足不同用戶的要求。
3.3 劣勢
國內變頻技術的理論不比國外差多少,但在變頻器的開發和生產上,由于中國的工業基礎較薄弱,制造技術不及發達國家,功率開關器件的質量難以與發達國家抗衡,目前完全國產化的變頻器還沒有。在變頻器領域,國內企業還很年輕,要走的路還很長。
(1)與國外大公司相比,國產企業進入電氣傳動領域時間太短,無拳頭產品,無成套電氣設備。象ABB的ACS-600/1000系列,獨樹一幟,采用DTC技術,世界領先;法國Schneider的TE系列是世界領先的電氣產品,用戶在享受高質量TE系列產品的同時,很可能會順便接受Schneider變頻器; Siemens更是歐洲老牌勁旅,涉足廣泛,在電力、電氣傳動、金融設備、家電行業都是名牌。這三個公司都基本能提供工廠的全套電氣設備。
(2)國產變頻器剛進入市場,而變頻器有3-5年的產品成熟期,質量是否可靠,性能是否穩定,有待于實踐檢驗。少有人購買不成熟產品。而占高份額的洋品牌有良好的市場基礎,先入為主。這也是國產機目前面臨的最大困難。有些國產品牌質量差,性能不穩定,返修率高,售后服務跟不上,影響國產設備聲譽,間接幫助了洋品牌。更何況國內有些人本來就對國產設備不信任。
4、策略
4.1 技術開發
(1)關鍵元器件盡量自己開發,掌握核心技術,降低成本,因為企業在產品上的競爭實際是核心技術的競爭。象國內空調業,目前真正自己擁有變頻空調技術的廠家沒幾個,絕大多數是與外企合資,所以成本下不來。據統計國內智能芯片正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長,2005年將達30億美元,市場前景廣闊。其實在通訊業,華為、中興自主開發的芯片搶奪市場就是明證。
(2)充分利用技術創新能力,開發有特色的產品,適銷對路的產品,實現"市場差異化"競爭。哈佛大學的伯特教授指出:市場競爭主要靠"標新立異",誰能不斷地比競爭對手捕捉更好的市場切入點,誰就能不斷地占領市場;然后在穩定、完善中小容量變頻器的基礎上,盡快投入高壓大容量產品的研究開發,高檔次高附加值的產品利潤才高。
4.2 市場開拓
市場是一巨大的系統工程,由若干子系統構成,這些因素包括產品、功能、外形、品牌、渠道、價格、推廣、營銷、廣告、服務等,有著十分復雜的交叉效應,需綜合平衡,不能顧此失彼。
(1)市場定位、定價。據我國具體情況,國產變頻器開發較晚,正處于產品成長期,近期產品應生產完善中小功率的中低檔變頻器為主,功能上滿足調速與節能需要為目的。高檔產品暫時無法與歐美抗爭;價格上以薄利多銷為原則,先搶占市場。參照同行標準,低價入市,形成規模效應,因為適中的價格能給用戶以信賴的感覺,增加對產品的忠誠度。
(2)加強信息管理。加強市場調研,及時掌握第一手信息資料,如同類產品廠家的信息、市場動態、價格情報、需求廠家狀況等,并積極參加各類展會如廣交會、訂貨會、博覽會等,擴大影響。
(3)正確選擇渠道。直接渠道是面向用戶,大型企業一般不愿意選擇與中間商合作,以利于節約成本,搞好售后服務及配套產品的開發;間接渠道是建立廣泛的經銷網絡和龐大的營銷隊伍,充分依靠中間商的現有渠道,迅速進入和占領市場。
(4)充分提高服務質量。市場從根本上理解就是服務。這方面國產品牌有先天優勢,與進口機比較服務半徑小,大型企業更是有遍及全國的服務網絡,售前給用戶做參謀,獻計獻策,幫助其設計改造。售后是關鍵,一位營銷專家曾經講過:真正的銷售工作是始于產品售出以后。完全可做到跟蹤服務,定期巡訪巡檢,做好記錄存檔,發現問題及時改進。甚至在適當時候適當地區搞一些用戶聯歡會,以加強與用戶的聯系。
(5)在某些場合,可考慮讓用戶試用產品,甚至做實驗,給用戶一些風險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