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21-11-05 11:12 來源:
2021年11月1日,世界先進制造業大會在山東省濟南市開幕。大會以“新動能新生態新格局”為主題,搭建先進制造業企業與政界、學界對話交流的高端平臺,促進國際合作、央地合作和省際合作,更好地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為制造強國建設貢獻力量。本次大會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辦,包括開幕式暨主論壇、國際交流會議、專家閉門會、高峰論壇、投資路演以及先進制造業創新成果展等10余項專項活動。
2021年11月2日,“2021世界先進制造業大會-先進制造業集群高峰論壇”在山東濟南舉行。會上,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業務總監、智能裝備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張凌燕發布了“2021世界先進制造業發展指數”。張凌燕首先剖析了世界先進制造業發展的特點及趨勢,接著從“產業引領性”“技術先進性”和“模式創新性”三大維度對世界先進制造業指數進行了解讀,并對我國先進制造業的發展提出了建議。
世界先進制造業發展的特點及趨勢
世界先進制造業呈現“兩高一強”的特點。一是高集聚:主要國家以集群建設為抓手,逐步形成產業、技術、資本高集聚度的先進制造業優勢。二是高質量:制造業的產業、技術、管理先進水平對產品、經濟、環境質量構成直接正向影響。三是強帶動:以新技術催生的先進制造業具備更強的市場、貿易、文化帶動作用。
全球先進制造業發展迎來新變局。一是產業分工格局重塑:先進制造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高度全球化,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助推產業鏈前端參與者更加豐富。二是數智技術融合加深:制造業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逐漸加深,產品設計、研發、生產、檢測全流程環節數字化智能化銜接性逐漸增強。三是市場先發優勢顯著:新技術催生的新產品和新市場越發豐富,市場新需求對產品先發優勢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四是生態合作機會多樣: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逐漸加深,數字技術助推多元主體多維合作。
世界先進制造業發展指數解讀
通過對發達國家工業發展經濟史研究和國家間先進制造業對比發現,“產業引領”“技術先進”兩個維度可以較全面的反映出先進制造業國家發展水平,同時“模式創新”也是決定先進制造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由此,世界先進制造業發展指數從“產業引領性”“技術先進性”“模式創新性”3大維度及下設的20項二級指標對各國先進制造業發展狀況進行評估。
通過對世界多個國家進行分析,評選出25強榜單,并劃分出三個梯隊。
世界先進制造業發展指數Top25國家中發達國家整體領先,中國成功躋身第一梯隊,發展中國家在第二梯隊出現斷層,第三梯隊歐洲國家居多。
在產業引領性方面,美中產業指數大幅領先。在發展環境方面,2020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全球第一,中國進出口總額世界第一。在產業現狀方面,2020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持續領跑,占全球比重近30%,產業集聚水平較高。在企業活力方面,中國領航企業具有規模優勢,制造業世界500強企業數量世界第一,已成為全球制造業的核心力量,但平均利潤率較低,產業競爭力有待提高。
在技術先進性方面,美韓日德創新實力雄厚。在創新基礎方面,韓國科研投入比重和每千人研究人員數量領先全球,中國仍需加強研發投入力度和科研人才隊伍建設。在科研產出方面,美國綜合創新實力領先全球,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高科技產品出口量和每萬人科技期刊文章數均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日本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較強。
在模式創新性方面,瑞士德國數字化與綠色化水平位居全球前列。在以網絡就緒度體現的數字化方面,瑞典、荷蘭全球領先,中國雖然在發展中國家中位居前列,但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在以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總損耗占制造業增加值比重體現的綠色化方面,發達國家中瑞士、法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較低,中國在發展中國家中偏高。在以外商直接投資凈流入額體現的協同性方面,美國位居世界第一,中國、新加坡利用外資的規模也較大。在以貨物周轉量、股票交易總額和電商交易額體現的服務融合方面,中國股票交易總額全球最高,美印德日生產性服務業較為發達。
加強我國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建議
當前,我國發展正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基于對世界先進制造業指數的分析,賽迪顧問從技術先進、產業先進和模式先進三個維度提出了“五化”的發展建議,助力我國提升先進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一是“活化”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強化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的保障能力,整合優化創新資源,聚力突破先進制造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努力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
二是“強化”基礎再造工程實施,著力強基礎、補短板,做好頂層設計,注重系統推進,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大力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
三是“細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謀劃為路徑,推動傳統產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加快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謀劃未來產業,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四是“深化”產業協同多向融合,以產業協同、融合為抓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打造中國制造核心競爭新優勢。
五是“優化”區域協調開放合作,從“點、線、面、體”四個維度系統優化區域協調和開放合作。一是建“點”,就是細化企業培育;二是連“線”,就是深化鏈式協同,完善鏈條配套協作體系;三是成“面”,就是強化區域合作,增強區域對內聚合對外引領作用;四是組“體”,就是優化開放生態,進一步擴大我國先進制造業對外開放與交流合作。
本次大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濟南市人民政府、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承辦,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雜志社、中國信息化周報、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賽迪出版傳媒有限公司具體執行,致力打造高水平合作交流平臺,面向全球范圍邀請先進制造業領軍人物、權威學者專家、科研機構和行業組織代表共商發展大計、共享發展機遇,加快推動制造強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