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出口型中小企業基本概況
2005年我國出口總額為7619.99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了73.83%,中小企業出口額達到了5181.59億美元,占全部出口額的68%。
表1 2003年~2005年出口情況 (單位:億美元、%)
|
出口總額 |
同比增長率 |
中小企業出口額 |
占全部比重 |
2003年 |
4383.7 |
34.6 |
2724.8 |
62.3 |
2004年 |
5933.7 |
35.4 |
3904.4 |
65.8 |
2005年 |
7620.0 |
28.4 |
5181.6 |
68.0 |
(資料來源:商務部)
分析顯示,2003年在國家海關總署登記注冊、出口額100~2000萬美元之間、年均增長率25%以上,滿足條件的中小企業共有732家,累計出口總額24.68億美元,較上年平均增長了2207.26%,到2005年,這732家中小企業出口總額達80.02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了324.27%(見表2)。
截止2005年,732家樣本企業的出口額增長率仍保持了高速增長,但與03、04年相比其增長速度已漸趨平穩。732家企業的平均增長率為69.06%,其中增長率在30%~40%之間的企業最多,達149家,增長率超過100%的121家企業。而2003年,增長率超過100%的企業有499家,2004年有276家。
2003年~2005年樣本企業出口額與增長率比較(單位:萬美元、%)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出口額最大值 |
1976.92 |
4327.87 |
13394.29 |
增長率最大值 |
426596.09 |
1117.2 |
493.57 |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二、樣本中小企業成長性分析
整體來看,經過連續3年的發展,這732家出口中小企業均呈現出不同的增長態勢,按照GEP評估法
[1]及指數合成法,針對這些企業進行成長性分析,其中具備成長性
[2]的企業305家,占全部出口中小企業的41.67%,這305家企業2005年出口額為32.65億美元,占全部出口型中小企業的40.8%,平均增長率103.66%,比全部中小企業69.06%的增長率高出34.6個百分點。
從地區分布看,沿海地區的出口中小企業主要分布在以山東、遼寧為主的環渤海,以上海、浙江、江蘇為中心的長三角和以廣東和福建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這些地區充分利用了自身的窗口地位,發揮地域優勢,積極引導中小企業走外向型經濟的發展之路,從而推動地區經濟的持續不斷發展。732家樣本企業來自26個省、市及自治區,其中,浙江省有245家,占全部企業數的33.47%,其次是廣東省,共有114家企業,占企業總數的15.57%,另外,江蘇、山東和上海也分別有83家、60和51家企業入圍,這五個地區的企業總數達到了553家,占全部成長型出口中小企業的75.55%。
出口中小企業地區分布 (單位:家、%)
地區 |
樣本企業數 |
比重 |
成長型企業數 |
占該地區比重 |
占總樣本比重 |
浙江 |
245 |
33.47 |
102 |
41.63 |
13.93 |
廣東 |
114 |
15.57 |
42 |
36.84 |
5.74 |
江蘇 |
83 |
11.34 |
35 |
42.17 |
4.78 |
山東 |
60 |
8.20 |
31 |
51.67 |
4.24 |
上海 |
21 |
6.97 |
20 |
39.22 |
2.73 |
合計 |
553 |
75.55 |
230 |
- |
31.42 |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三、出口中小企業問卷分析
為充分了解我國出口中小企業貿易狀況和需求,對732家樣本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共回收443份,回收率60.5%,有效問卷442份。問卷調查顯示,2005年,37%的企業一般出口貿易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32%的企業在500萬~1000萬美元之間,只有約三分之一的企業一般貿易出口額不足500萬美元。
圖1 問卷企業出口額分布
從企業出口的地區分布來看,中小企業出口地區覆蓋了全球大部分地區,局部來看,歐盟和北美地區(主要是美國和加拿大)仍然是企業出口的首選,其次是東南亞和東亞,其它地區間的差異并不明顯。
從被調查中小企業的反饋信息看,信用證結算仍然是當前最為常用的出口收匯結算方式,約有55.05%的企業首選信用證結算,采用信用證結算的企業這一比例則高達84.46%。而付款交單的結算方式是主要的非信用證結算方式,約有25.28%的企業首選該結算方式,采用付款交單結算方式的企業的這一比例則是67.27%。我國企業在選擇收匯方式方面與國外相比有較大差異。有統計數據表明,歐美企業間的非信用證結算方式使用比例已達貿易量的80%~90%,亞太國家信用證的使用比例也在逐年下降,多數業務已采用非信用證支付方式。非信用證結算已成為國際貿易結算的新趨勢。但這種方式對于出口商而言,在收匯方面存在較大的風險,出口商能否安全收匯完全取決于進口商的信用,商業信用機制不健全。
從企業的需求看,目前企業亟需銀行提供融資、咨詢及結算等服務。重要程度上講,約有51%的企業需要銀行提供融資服務,18.5%的企業需要咨詢服務,12.4%的企業需要結算服務。
從調查情況看,多數企業對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的了解程度不高,只有3.9%的企業對出口信用保險業務非常了解,約30%的企業有所了解,約2/3的企業知之甚少。
圖3 企業對出口信用保險業務了解程度
四、促進中小企業“走出去”的對策建議
針對中小企業“走出去”面臨的諸多困難和問題,建議:一是相關政府部門應加大鼓勵和促進,引導中小企業拓展出口國家和地區,中小企業應依托東盟、APEC和亞歐等區域合作,加強企業之間的貿易投資和貿易。二是出口信用保險、進出口銀行等各類社會服務機構應加大面向中小企業的服務力度,便利中小企業的對外貿易結算,降低中小企業市場開拓風險。三是應鼓勵東部地區中小企業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促進東中西部的中小企業共同走外向型經濟發展道路,積極“走出去”拓展市場。四是應促進中小企業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品牌創新,提高出口型中小企業的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