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風能大亨GE眼中的風電
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07-07-20 10:42 來源:中國工業報
目前,全球風電產業從探索階段逐漸走向成熟,風電設備制造商逐步顯現出向國際化、大型化和一體化發展的趨勢。全球十大風電設備制造商累計占有全球市場96%的份額,前4家最大風電設備制造商就掌控了全球市場75%的市場份額。
近日“第四屆亞洲風能大會暨國際風能設備展覽會”在京舉行,這一亞洲最大規模的風電展會,吸引到十幾家世界百強企業參展。在此期間,記者就未來風電市場發展等問題,采訪了來自“世界風能大亨”的GE能源集團可再生能源業務副總裁維克托8226;阿巴特。他從風能專家的角度認為,中國的風電建設具有幅員遼闊,制造力非常強等優勢。未來,要不斷努力發展高新科技用以迎接來自風電上網技術障礙方面的挑戰。
積極參與中國風電建設
《中國工業報》:GE在中國風電發展的策略是什么?您如何看待中國風電國產化的問題?您認為國產化和本地化有什么區別?
維克托8226;阿巴特:GE對中國風電發展的策略說起來非常簡單,就產品來說,我們希望提供最可靠最高效的產品。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目前的高科技的發展可以使我們的產品越來越可靠,效率越來越高,雖然我們一開始安裝的費用和建設的費用高一些,但是隨著整個產品的周期和維修費用平攤下來,實際上費用還是很低的。
去年GE在沈陽建立了一個1.5MW風機的組裝工廠,該廠就是根據中國國家發改委提出的關于風機本地化要求而建立的。去年該廠生產了100套風機,今年將生產150套風機,目前中國政府對風機本土化的要求是70%,而GE沈陽風電組裝廠的產品已達到90%。
我們在中國的工廠生產的風機的使用設計標準以及技術和國外制造點生產的風機的設計標準和技術是完全一樣的,可以說國內生產的和國外生產的技術標準和設計是沒有什么區別的。
《中國工業報》:您如何看待中國風電市場的未來,您如何看待中國實現3000萬千瓦裝機的市場目標?
3000萬千瓦的目標,這是2020年中國政府的目標,我認為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從世界的角度來看,很多國家都不如中國有這么豐富的風能,而且中國的幅員是很遼闊的,中國的制造力也是非常強的,這是中國的優勢。挑戰方面,風電繼續發展面臨風電上網的挑戰,應發展更多的高新科技來解決風電上網的技術障礙。
《中國工業報》:剛才您提到世界風電市場很多投資者沒有把中國市場放在首位,而是去了歐洲和北美,如果中國市場想要有競爭力的話,您覺得應該怎么做?
維克托8226;阿巴特:從政府方面來講已經做了很多積極的舉措,也向外界發出了許多積極的信號,比如說2020年的3000萬千瓦的目標,以及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的舉措,以及對風機或者說可再生能源制造和建設也做了積極的建議和政策支持,這都是政府向外界發出的信號。我們希望中國政府能夠從中長期的角度審視這個問題,更加認識到長期的科技投入的重要性,比如說不是單純地看風機的初始裝機成本,而是看在20年的長時間內,風機能夠捕捉多少的能源,能夠抵消多少溫室氣體的排放。GE作為一個世界領先的風機制造公司,我們投資了上億美元的高科技發展,初始成本可能是比較高的,但是從20年的整個時間內看整個成本的多少對中國來講是更為有利的。
另外就是參照物的建議,希望政府能將風能與其他的新能源比較,比如說風能和生物能、太陽能比較。從我們目前的統計數據來看,風能的成本是7到8美分,太陽能是35美分,生物質能是15到20美分,從這個角度來看,風能性價比最好。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領導人都是將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比較的,而不是和核電或者火電比較,這也是為什么現在世界上風能發展如此迅速的一個原因。希望中國能夠在參照物或者費率的考慮上給風能一個發展的空間。
為降低成本做努力
《中國工業報》:風電發展的瓶頸是成本的問題,有人講如果規模擴大了以后成本會下來,但是我也注意到規模在不斷擴大,GE進行了非常大的本地化的生產,但是成本依然很難降下來。GE作為全球風電領先的公司,我想GE有能力也有責任幫助全球的風電市場把價格降下來,請問GE有沒有這樣的計劃?
維克托8226;阿巴特:關于風電的電價成本,我想應該從20年前來看,在20年的過程中風電的成本已經降了80%,1900年的時候加利福尼亞州作為美國的一個州在美國是風電擁有量最多的一個州,因此加州完全有理由或者說完全有這樣的經濟上的驅動,把風機的成本降下來。2002年我們收購了安然公司,在此之前GE的幾位行政領導也從加州的內部荒漠地帶行車通過。我們發現到的是三個風車中有兩個是沒有轉的,因此當時我們得出的結論,風機的發展也是一個技術的問題,這也是為什么GE加入這一領域的原因,因此最重要的最優先考慮的是風電要成為一個可行性能源的話首先要非常可靠。相對于成本的下降或者成本的上升,我們認為目前市場會緊盯著商品的發展定出一個價格,隨著新技術的更新和提高降低成本。我們也有很多的多代的發展計劃,比如說將來5年、10年、15年,在技術方面我們也通過使用葉片的新技術,通過使用新材料或者控制技術上的改進,可以稍稍降低成本。
在美國是通過選擇風場來降低成本,這比技術上的更新更容易降低成本。通過輸送電的安排,通過選擇最好的有風力資源的廠址,通過風電的優化來降低成本,也是我們爭取風電市場蓬勃發展的努力方向。
現在美國每年新增的風電廠是十年前的5倍。就規模而言,目前最大的裝機容量是750MW的風電廠,最為普遍的或者說目前通過評估各種性能比較好的是100MW的風電廠。美國制定的風能的目標是2020年20%的能源都來自于風能領域,這是目前中國的風機發電量的10倍,因此就需要很多大型的風電廠,比如說100MW以上的風電廠,通過規模的不斷擴大,也許可以把經濟上的成本降下來,使之成為更為可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