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16-08-29 22:11 來源:經濟日報
□ 500強中有服務業企業157家,比上年增加6家;制造業企業有261家,比上年減少5家
□ 上榜服務業企業營收總額27.10萬億元,首次超過制造業企業
□ 民營企業從203家增至205家,民企營收、利潤占比保持提升態勢
8月27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2016中國企業500強排行榜。國家電網公司以2.07萬億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第一,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分列二三位。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這是中企聯、中企協連續第15年發布中國企業500強,連續第12年發布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和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3個500強”榜單涵蓋了我國不同產業、不同地區共計1082家大企業;其中制造業企業500強和服務業企業500強分別有261家和157家入圍中國企業500強。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報告顯示,企業盈利能力分化加劇,新興產業及服務業迎來快速增長,傳統產業面臨大挑戰。金融、互聯網、IT、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的企業發展勢頭良好。
重化工特征持續減弱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會長王忠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榜單看,中國企業500強的重化工特征持續減弱,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2016中國500強中有服務業企業157家,比上年增加6家;制造業企業為261家,比上年減少5家。服務業營業收入占比上升至40.53%,制造業營業收入占比下降至39.17%,服務業營業收入占比首次超過制造業。
入圍的傳統產業企業數量繼續減少,現代服務業和裝備制造業企業繼續增加。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金屬冶煉、煤炭采掘、石化煉焦企業在上年合計減少9家之后又減少了8家;金融企業增加4家,證券、保險企業分別增加了3家、2家;航空航天核工業與兵器制造、船舶制造、汽車及零配件制造、計算機及零部件制造各有1家企業新進入,而且上述行業營業收入與利潤均實現了20%以上的增長。
盡管如此,中企500強的產業轉型升級之路依然艱巨。從2016世界500強上榜企業行業結構看,中美兩國行業結構存在顯著差異。美國134家企業涉及46個行業大類,且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險、醫療保健與制藥、食品生產與銷售、高端制造等領域;中國內地99家企業涉及30個行業大類,主要集中在銀行、采礦與原油、工程建筑、車輛與零部件、金屬產品領域。目前國內煤炭、鋼鐵、房地產等產業都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升級壓力。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張峰認為,大企業在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中,具有引領和示范作用。“大企業應帶動全行業整合和轉型升級,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產能,有序清理和退出僵尸企業,低效企業,實現市場出清。”張峰說。
制造服務化趨勢明顯
2016中國企業500強的營業收入總額為59.46萬億元,與2015中國企業500強相比,下降0.07%,首次出現營收負增長現象。
從另外兩張榜單的數據看,2016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的營業收入依然較快增長,營業收入總額為27.10萬億元,較上年增長7.35%,增速提升0.18個百分點。2016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營業收入總額為26.52萬億元,較上年下降1.54%,增速下降4.79個百分點。服務業企業500強營業收入增幅已經連續多年高于制造業企業500強,并且在營業收入總額上首次超過制造業企業500強。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中國企業聯合會首席研究員繆榮認為,從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來看,越來越多的生產企業從提供產品到提供產品和服務再向提供服務解決方案轉變,服務化已成為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制造產業呈現出“服務為主導”的發展趨勢。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制造業企業的轉變趨勢表現為3個方面:第一,制造業價值鏈中生產服務的績效在增加。自20世紀后期,許多傳統制造企業從銷售產品到銷售服務,服務成為創造差異化優勢的工具。第二,制造企業“外包”或“服務剝離”,這其中既有制造環節也有服務環節,從而使得企業聚焦于核心業務,并通過外包公司實現專業服務。例如,耐克公司主要業務集中于新產品的研發和市場營銷,并生產其中最為關鍵的氣墊系統,其他生產環節、人力資源、管理咨詢、金融支持、物流服務、營銷和售后服務全部外包。第三,越來越多生產企業從“以生產為中心”向“以服務為中心”過渡,從重視產品轉向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央企民企共壯大
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有企業從上年的297家減至295家,營業收入占比75.94%,凈利潤占比76.76%;其中有84家中央企業上榜,包括69家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上榜的民營企業從上年的203家增至205家,營業收入占比24.06%,凈利潤占比23.24%;民營企業營業收入、利潤占比連續多年保持提升態勢,在500強中的地位與貢獻持續增強。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王文斌表示,這些企業多處在產業鏈的高端,是行業的排頭兵,擁有明顯的資金優勢、技術優勢和規模優勢,具有很強的資源整合和集成創新能力,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在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效益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也在加快。據商務部統計,2015年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實現對外投資1180億美元,同比增長14.7%。2016中國100大跨國公司的平均跨國指數為14.4%,在海外收入萎縮的情況下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說明我國大企業整體加大了海外投資和并購力度,并取得顯著進展。例如,中國化工收購瑞士先正達、大連萬達收購美國傳奇影業、海爾收購GE家電、中聯重科(收購特雷克斯等海外并購成為全球熱點,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國公司不斷亮相國際舞臺。
王忠禹認為,我國大企業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良好勢頭,在新一輪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逐步展開的背景下,更加注重統籌國際國內資源,利用全球資源補齊發展短板。要以重大戰略項目和境外園區建設為依托,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抱團走出去;以國際工程總承包為抓手,帶動我國技術裝備和勞務輸出,利用海外基礎建設熱潮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15年來,中國企業500強榜單勾勒了中國大企業的發展之路。通過15年的榜單,我們看到中國大企業規模由小到大,實力由弱到強,產業結構趨于優化、行業結構調整顯效。正是這些變化為中國經濟的增長與轉型提供了持續動力。(文/經濟日報記者 于 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