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走出去”亟需“群羊效應”
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08-03-10 11:46 來源:通信信息報
聯想、海爾、華為、中興等百億美元巨頭企業背景、步伐都不曾一致過,但是他們的行進方式卻越來越統一,加快國際化步伐,塑造國際知名品牌。而這也為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積累了豐富的示范和借鑒經驗。
2003年,聯想將其英文標識從“Legend”更換為“Lenovo”,為聯想電腦打入國際市場作準備;在2004年12月8日,聯想以總價12.5億美元收購IBM的全球PC業務,開始了真正意義的國際化步伐;2008年,聯想借助“奧運營銷”加速品牌的國際化。海爾1999年開始全面實施國際化戰略,到目前,海爾正“走上去”,以真正成為當地的一個主流品牌。
而華為、中興這兩家棋逢對手的企業,已成為目前中國通信設備企業的核心,并越來越引起行業巨頭們的關注和警惕。他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過,他們的成長路徑完全不同,一家公司在波峰的時候,另一家公司往往處于低谷,當低谷的一家向上爬升時,處在波峰的那家卻往往遇到困難。
但是,在經歷交錯式的發展后,兩家公司在很多地方也越來越相像。目前,中興、華為都步入良性的強勢快速上升周期,在海外市場都進入了高端突破期,海外市場收入都已超過國內市場。
無論是中興、華為,還是聯想、海爾,都在努力更多地從產業發展的角度考慮企業未來的發展策略,他們在追求世界級企業的道路上很可能最終殊途同歸。
企業家雖然決定了企業的性格,但是優秀的企業往往有些東西是共性的。企業必須能夠在某種程度上跳出企業家的性格框框,思辯學習競爭對手的優點,這樣才能真正地走向卓越和基業常青。
這些優秀企業的國際化之路更應該能為中國企業示范帶動效應。十七大報告首次具體闡明了我國企業國際化的戰略方向,即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支持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
中國企業需要有這樣百億美元巨頭的公司,更需要它們引領更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產生“群羊效應”,成長壯大。中國真正的希望,是在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型中,當國際化成為“數個中國行業”而非只是“幾家中國企業”的情形之時,中國經濟崛起的力量才能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