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缺失 中小企業借道民間金融互助
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06-07-20 12:50 來源:中國工業報
世界銀行所屬的國際金融公司的調查顯示,外源資金的缺失,使得17.7%的企業將民間借貸作為其獲取資金的主要渠道。與此同時,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趙弘也在一公開場合指出,應該注重解決臨時性周轉資金需求,發展以高層次的社群信任為基礎的金融互動組織,讓民間金融在企業融資中充分發揮作用。
資金匱乏影響企業壯大
資金匱乏不僅影響到企業的規模壯大,也成為了企業技術進步的無形障礙。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問題上,資金難以為繼造成的困局尤為突出。
《中關村發展藍皮書》課題組近日對中關村的1012家中小科技企業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調研,調查結果顯示,49.5%的企業認為資金是其發展的首要制約因素,這其中不乏由于資金匱乏而放棄訂單和發展機會的成長型高科技企業。受到企業應收賬款回收期長的影響,加上銀行惜貸,在接受調查的中關村企業中,50人以下的軟件企業甚至有30%不能按時發放工資。
一家為中石油、中石化提供石油加工設備的企業反映,公司接到訂單時只能取得20%~30%的項目款,設備送到油田可以取得40%~50%的項目款。此后,要等油田所有設備到位,進入調試階段,調試完成才能取得剩下的20%項目款。應收賬款回收緩慢給企業的資金流轉帶來了巨大壓力。
民間金融初露鋒芒
世界銀行所屬的國際金融公司的調查顯示,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資金絕大部分來自于業主資本和內部留存收益,其所占比重近年來一直在50%~60%以上,遠遠高于美國中小企業30%左右的比重。外源資金的缺失使得中小企業發展受到極大限制。在外源融資渠道中,17.7%的企業將民間借貸作為其獲取資金的主要渠道,民間融資僅次于銀行和信用社貸款,居第二位。
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會長王小蘭兼任《中關村發展藍皮書》課題組的負責人,她指出,民間金融在中關村企業融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1000多家中關村企業的調研結果顯示,中關村約有300多億元的民間資金,占到園區企業周轉資金總量的四分之一。
不少專家多次指出,要大力發展民間金融,支持中國中小企業的發展。然而,如何有效地發展民間金融仍沒有可供借鑒的做法,相關機構和企業也在摸索之中。
如何取信成最大挑戰
今年兩會期間,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曾表態:"中國不是缺少資金,而是缺乏把資金變成資本的渠道。"趙弘等倡導的民間金融互助組織正是這樣一個變資金為資本的渠道。他告訴記者,由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金融委員會牽頭,在一些中關村科技企業參與下,目前,中關村正在醞釀推行"北京中關村中小企業信用互助計劃",該計劃正是民間金融互助組織的代表。如果該計劃進展順利,將有望成為中關村科技企業進行外源融資的新秀,同時為產業集群和高科技企業園區的企業融資提供一個模板。
參與了該課題全程調研的研究人員謝倩稱,民間融資具有方式靈活,選擇較多的優點,因而也受到了不少民營企業的歡迎。
作為金融創新的產物,曾經在上世紀90年代曇花一現的民間金融互助組織又重新登場。此前,民間金融互助組織的資金拆借型的運作方式由于制度設計的缺陷幾近流產,而籌備中的"中關村中小企業信用互助組織"將選定一家銀行作為基金的托管人,為會員企業提供貸款擔保、反擔保等融資服務,并且融資計劃設計中包含了企業、政府、銀行、擔保機構等多方角色,能夠有效規避風險。
趙弘分析說,金融互助組織對應于較高層次的社群信任,包括合伙投資、商會、互助貸款協會、互助擔保協會等。這類組織往往由有共同利益或業務往來密切的同類企業組成,在提供融資服務時往往還會爭取銀行的參與,比如民間資金出資建立一個互助貸款基金,為更高層的企業融資提供服務。謝倩告訴記者,正在籌備中的"中關村中小企業信用互助計劃"將以類似于擔保公司的形式出現。對此,有35.1%的被調查企業認為企業間互保基金是推進企業融資的有效途徑,是對民間金融的一種有益嘗試。
盡管如此,“中關村中小企業信用互助計劃”的有效運行還需要政府、商業銀行大力支持,對計劃管理者的資產運作能力、風險控制機制等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謝倩認為,作為民間自發組織的擔保公司,如何取信于商業銀行和合作的擔保機構是最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