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05-02-24 09:33 《中華工控網》原創
稅率上“出緊進松”的變化,預示著中國高耗能產業即將迎來新一輪的調整期。
從控制出口到控制高耗能產業投資
出口退稅指的是出口國對報關出口的貨物退還或免征企業在國內各生產環節和流通環節繳納的增值稅和消費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外經部副部長趙晉平表示,此次我國取消電解鋁、鐵合金出口退稅,就是想通過這種手段達到控制此類商品出口,調控此類行業投資過熱的勢頭,以達到宏觀調控的目的。而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常務副院長馬中教授認為,國家出臺的這些政策與我國能源供需的嚴重不平衡相關,出口退稅取消所帶來的后果大致有:生產商可能減少出口轉而在國內銷售造成的供應量變化,供需變化引起價格變化從而導致國內外比價的變動。而對于一直依賴進口的銅產業來說,出口稅率的變化不會對它造成多大的影響。馬中教授表示,雖然表面上對銅進出口貿易影響有限,但這些稅率調整政策實際上還是暗含著中國對高耗能產業發展的限制。
和銅的情況不同,稅率的變化對于普遍處在虧損邊緣的鋁行業來說,可以算得上“雪上加霜”。近年來,國家對電解鋁行業的“過熱”有所察覺。為抑制電解鋁行業投資過熱的勢頭,2003年5月,中央政府要求地方政府停止審批任何形式的擴大電解鋁生產能力的建設項目;2003年12月23日,國務院再次提出了迅速遏制電解鋁違規建設、盲目投資勢頭的要求,自2004年1月1日起,氧化鋁一般貿易進口關稅由10%調整為8%,一些鋁制品的進口關稅也進一步調低;2004年4月27日,國務院發出通知,決定將電解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同年,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和商務部將鋁的出口退稅稅率從原來的15%下降到了8%,直至今年取消。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和市場調節的雙重作用下,電解鋁行業投資過度的勢頭已得到一定緩解。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行業協調部主任尚福山認為,目前電解鋁行業面臨雙重擠壓,生存壓力很大:首先是電力緊張、電價上漲;其次是原料氧化鋁價格居高不下。這兩方面各占生產成本的40%,掌握著電解鋁的命脈。
對于工業用電,國家堅持“有保有限”原則,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嚴格控制甚至停止供電,而電解鋁行業正是高能耗高污染行業,用電必將受到限制。中小鋁廠的盲目擴張加劇了中國電力供應的緊張情況,如果鋁出口還是保持高速增長,那么就是變相廉價出口電力,將進一步加劇國內電力供應的緊張形勢。在這種局面下,國家采取稅率調整來控制鋁出口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作為生產原材料的氧化鋁是我國的短缺產品,國家每年都要花大量外匯進口,僅2003年就進口氧化鋁560多萬噸,用匯20多億美元;2004年我國進口的氧化鋁占世界現貨貿易總量的60%以上,成為氧化鋁消耗的第一大國。但是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鋁行業的半成品———電解鋁由于投資過熱,使得國內有比較大的冶煉加工能力,導致國內市場電解鋁“供大于求”,使得電解鋁的“出口量”大于“進口量”。
氧化鋁價格和電價對電解鋁的成本及價格有著比較大的影響,而電價和氧化鋁價格的上揚已成定局,進出口稅率的變化將導致2005年國內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出口產品的贏利空間也將更加狹窄,屆時出口電解鋁,將可能毫無利潤可言。
中國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氧化鋁生產商,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2004年8月中鋁公司曾上書國務院,懇求有關部門繼續實行8%的出口退稅政策。盡管建議未被采納,該公司辦公室有關人員對國家出臺的政策仍表示理解和支持。他表示,發展電解鋁的條件主要是兩個,一是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二是有充足的電力供應和合理的電價。4年來,全國電解鋁產量凈增300多萬噸,而中鋁公司電解鋁年生產能力只增長了20多萬噸。
另一方面,云南鋁業有關負責人承認,國家新稅收政策的出臺會給云南鋁業帶來不利影響?!叭绻隹谕硕惵嗜∠?,再加征出口稅,那又會使得云南鋁業的出口成本明顯增加,屆時企業的生產經營壓力勢必又會加大不少。”但他同時表示,國內電解鋁競爭市場極其激烈,使得銷售均價過低,海外市場的需求量相當大,即使國家對電解鋁征收出口稅,云南鋁業也不會放棄海外市場。2004年前3季度,云南鋁業總共生產電解鋁10.4萬噸,比2003年同期增加了兩萬多噸。
“原料倉庫”庫存量不足
多年來,中國一直被看作世界的“原料倉庫”,源源不斷地向世界各地輸送礦產。令人震驚的是,中國地質科學院發表的報告指出,除了煤之外,中國所有礦產資源都處于緊張狀態,將在二三十年內面臨包括目前還在出口的鎢和鋅在內的各種資源短缺,增加對進口的依賴程度。報告預計,今后20年,中國將短缺30億噸鐵、5~6億噸銅和1億噸鋁。
在豐厚利潤的吸引下,近年來我國的鋼鐵、鋁、銅企業爭先恐后地擴大生產規模。但專家認為,這些冶金企業的礦石原料難以保證,有可能成為“無米之炊”。2004年前9個月,我國累計實現貿易順差39.3億美元,而有色金屬貿易逆差為74.99億美元。受資源條件限制及深加工水平制約,有色金屬是我國貿易逆差的主要來源之一,原料短缺是目前中國金屬生產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每年我國均需要大量進口銅、鋁、鉛、鋅等常用有色金屬礦山原料。
據中國冶金礦山協會的材料顯示:長期以來,我國國產鐵礦石生產規模一直保持在2.2億~2.5億噸。這個數量的鐵礦石只能滿足每年冶煉6500萬~7000萬噸生鐵需求,加上廢鋼,僅能生產1億噸鋼。然而,2002年我國產鋼量就已達1.82億噸。國產礦石不夠,只能靠進口礦石彌補。
中國的鋁、銅原料供應也同樣存在這個問題。由于國內資源有限,近幾年來,中國一直是氧化鋁的凈進口國。據專家預測,中國氧化鋁短缺將是長期的。由于中國鋁廠的搶購,推動了全球氧化鋁價格的上揚(2004年比2003年上漲了一倍)。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一些主要耗銅機電產品如汽車、內燃機、電動機、電子通訊設備等產量增幅多在30%以上,同時我國發電、交通和建筑等基礎設施的大量興建,進一步拉動了國內銅的需求。近兩年,國內多家大型銅冶煉企業因市場經營環境惡劣、銅精礦供應短缺,削減精銅產量,使國內的銅緊缺形勢愈演愈烈。
面對我國礦產資源的嚴峻形勢,中國地質科學院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安建博士和王高尚研究員指出,我國目前探明的經濟可采的鐵、銅、鋁等大宗支柱性礦產資源儲量與未來30年消費需求的差距巨大,因此,為了不讓中國冶金工業成為“無米之炊”,在加強和加快國內資源勘查評價的同時,應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外資源。國家前一段時間對鎳、不銹鋼產業發展急需的原料實行較低的進口暫定稅率,而適當提高電解鋁、鎳、銅等國內短缺原材料的出口暫定稅率,這一系列政策的出臺都與我國目前緊張的能源狀況相符。
出口關稅調整更多體現結構優化
電解鋁、銅、鎳均為我國資源短缺產品和高耗能產品,恢復征收出口關稅是我國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行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此次出口關稅調整將對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產生一定影響。
具體看,出口關稅調整對銅、鎳行業的影響不明顯,但對電解鋁行業將產生深遠影響。由于投資過熱,電解鋁行業成為2004年國家宏觀調控的重點之一。由于2005年電解鋁的產能仍將過剩,而氧化鋁原料短缺、電力等能源緊張的局面還將延續,因此電解鋁行業仍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點。關稅調整正是國家宏觀調控的措施之一。預計2005年出口關稅的調整將對電解鋁出口產生較大影響。從短期來看,關稅政策的調整將使電解鋁等行業成本壓力增大,競爭趨于激烈,部分企業將不得不減產或停產,弱勢企業將被迫退出。2005年有色金屬行業的利潤也將受到一定程度影響,但從長遠來看,是有利于電解鋁行業健康發展的。
據統計,國內年產能力10萬噸以上的電解鋁生產企業僅29家,年產能5萬~10萬噸的企業有27家,這56家企業總產量達全國總產量的72%,而其余近百家中小企業的總產量僅占28%。另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的調查,2003年全國新增的200多萬噸電解鋁產能當中,有165萬噸沒有經過國家的審批。按照國家的產業政策,新上的電解鋁項目生產規模必須達到年產10萬噸,但是不少企業為了繞開這個限制,化整為零,分期上馬了一些小規模的設備,并且還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對于那些規模小、投資少的小鋁廠來說,投資回報率會更好一些。再加上電解鋁市場需求的擴大和價格的不斷攀升,便催生民營企業紛紛上馬電解鋁項目。據不完全統計,新增電解鋁的產能絕大部分是民營企業的投資,而這些資金70%以上來自于銀行貸款,一旦企業出問題,金融風險顯而易見。
隨著經濟的發展,鋁的用途更加廣泛,這也是電解鋁行業短時間內急劇膨脹的一個原因,但過度的投資使能源和原料的供應日益緊張,電解鋁企業面臨的市場風險正不斷加大。電解鋁廠平均規模偏小、經營集約化程度低、重復建設的問題亟待解決。取消鋁出口退稅并征收出口稅,將徹底冷卻近兩年來電解鋁業過度膨脹的熱情。
由于產能擴張增幅遠遠超過了消費增長幅度,我國鋁市場過?,F象嚴重,2002年開始從凈進口國變為凈出口國。2004年1~11月,中國原鋁出口量增長41%,達到120萬噸。取消8%的出口退稅并開始征收5%的出口稅,將導致出口成本增加,產品競爭能力受到影響。出口成本的增加無疑將導致出口量減少,一些出口量大的企業會想方設法減少國外銷售額,增加國內銷售量。那么,鋁價格的低迷不振會極大影響到國內鋁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最終導致國內鋁行業的購并重組,優化配置資源,提高產業集中度,形成合理的產業鏈。因此,長期來看,取消出口退稅并征收出口稅將降低新增鋁的冶煉產能,最終使國內鋁供大于求的狀況逐漸向供求平衡轉化。因而此次稅率的調整可以看作是整個“宏觀調控”的一個組成部分,對相關行業的影響更多地體現在“結構優化、產業升級”方面,對總量的影響并不特別大。因此對價格的影響并不十分顯著,長期看,此次稅率調整的最終目標是產業升級和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