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05-02-23 11:56 《中華工控網》原創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1.“曙光4000A”10萬億次高性能計算機啟用
中國科學家研制的曙光4000A在去年六月公布的全球高性能計算機排行榜上位列第十,使中國成為繼美、日之后第三個能制造十萬億次商品化高性能計算機的國家之一。作為國家網格最大主節點,曙光4000A已于去年十一月在上海超級計算中心正式啟用。
2.我國首座國產化商用核電站建成投產
秦山核電二期工程二號機組于去年五月正式投入商業運行,標志著中國實現了由自主建設小型原型堆核電站到自主建設大型商用核電站的重大跨越。
3. 西氣東輸工程實現全線商業運營
全長約四千公里的西氣東輸工程去年底實現全線商業運營。
4.我國第一個下一代互聯網主干網CERNET2正式開通
中國首個下一代互聯網主干網CERNET2去年十二月下旬正式開通,這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純IPV6互聯網,已覆蓋京滬穗等二十個主要城市,標志著中國在世界下一代互聯網發展上搶得先機。
5.“探測二號”衛星發射成功,“雙星探測”計劃實現
去年七月下旬,“探測二號”衛星成功發射升空,它與已在軌運行的“探測一號”衛星構成具有創新特色的星座式獨立探測體系。中國雙星還與歐空局“星簇計劃”四顆衛星密切配合,首次實現人類對地球空間的六點立體探測。
6.納米“超級開關”材料研制成功
中國科學家成功地通過調節“光”和“溫度”實現了納米結構表面材料超疏水與超親水之間的可逆轉變,制備出超疏水/超親水“開關”材料,在功能納米界面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7.國內第一套水下高精度定位導航系統研制成功
中國成功研制出國內第一套水下高精度定位導航系統,在浙江千島湖進行的試驗表明,該系統將過去傳統水下定位精度從十多米提升到亞米級,使中國成為繼美、法、德之后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水下高精度定位技術的國家之一。
8.我國科學家破解膜蛋白晶體結構這一國際前沿難題
中國科學家完成“菠菜主要捕光復合物的晶體結構”的測定工作,不僅分離純化了這一光合膜蛋白,而且在世界上率先完成測定這一復合體的三維結構,推動中國光合作用膜蛋白研究進入國際領先水平。
9.我國量子信息實驗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進入國際領先水平
中國科學家通過實驗,成功地使一定空間范圍內的五個光子之間存在“感應”效應,從而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五粒子糾纏態以及終端開放的量子態隱形傳輸。
10.我國海域油氣資源戰略調查獲重大突破,首次發現巨厚中生代地層,沉積地層厚度超過萬米
在中國管轄海域全方位進行的新一輪油氣資源戰略性調查中,新發現一批重要的含油氣局部構造,提交了第一批預選井位,初步計算出中國海域油氣資源量可達四百億噸以上的油當量。特別是在中國南海深水海域首次發現巨厚中生代地層,沉積地層厚度超過萬米,為進一步開展深水領域油氣資源調查指明了勘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