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03-10-19 08:50 《中華工控網》原創
深圳將建成國內及至世界重要的集成電路產業基地
昨日,由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與留學生共同投資創辦的深圳力合微電子有限公司在高交會上宣布,他們已開發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力線載波通信芯片LME2200,解決了低壓電力線載波通信的技術難題。
前些年,幾乎所有國產大型家用電器的關鍵芯片、國產手機的核心芯片、國產計算機的主要芯片,大都沒有自主知識產權。這一成果的亮相讓國人揚眉吐氣。
中國芯將在深圳產業化
有意思的是,這枚原產北京的“中國芯”,將在深圳成立企業,實施產業化,其公司負責人認為,深圳具有其他地方不可比擬的、多項成果產業化優勢。
無獨有偶,北京多思公司也不遠千里南下深圳,高交會期間宣布成立深圳市微處理器開發研究院,主要負責組成海內外聯盟,推動國產CPU市場,把產業化的第一站“押寶”深圳。
記者采訪了在現場的多思集團執行董事劉大山博士,他說,“集團的策略是產品在北京研發,韓國加工,深圳市場化。早在產品問世之初,深圳市前市長于幼軍就建議把產品拿到深圳開拓市場,深圳政府對產業化工作的開展給予了資金等多方面支持。現在,多思CPU正為深圳的電子政務建設出力。如果深圳產業化按計劃發展,北京研發機構也將大部分南遷深圳,以貼近終端市場”,“我們目前正在開發十倍于奔四速度的CPU,也將選擇在深圳首先產業化。”劉大山說。
深圳土生土長的朗科公司,也在本屆高交會上展出了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世界上體積最小的閃存盤控制器集成電路芯片———優芯一號。
芯片設計也是深圳優勢
在本屆高交會上,不少到會的集成電路專家們紛紛指出,集成電路(IC)芯片設計是深圳的另一重大優勢,深圳在發展IC產業時,應把設計放在重要位置。據了解,目前在全國400家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中,深圳就占了100多家,千余名IC設計人才在深圳的100多家企業進行技術開發。
國家“909”工程布點的IC設計公司也有半數設在深圳。其中,國微、愛思科(TCL公司設立)、華為、中興通訊等,在手機、通訊、HDTV等方面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芯片,走在全國前列。
記者在展館了解到,深圳劍拓科技公司的漢字終端芯片,占據了國內同行業60%以上的市場,其負責人介紹,“公司客戶都是主動找上門來的,因為公司從市場起步,對企業的需求了如指掌”。
天一集成電路設計(深圳)有限公司總裁連志斌也表示,公司分別在深圳、美國設立機構,深圳負責具體研發和國內市場推廣,美國則提供信息和技術支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深圳將建集成電路產業基地
深圳要在3至5年內發展成為國內乃至世界重要的集成電路產業基地。行業人士認為,深圳能達到這一目標。
深圳有規模的芯片銷售代理商已達1000家以上。廣闊的市場優勢是“中國芯”最看重的產業化基礎。而對不少留學生企業來說,在深圳,一方面可以利用國內資源優勢,另一方面,可以密切國際聯系,實現海外和深圳聯動發展。
記者采訪得知,深圳還具有很強的營銷創新能力。像劍拓這樣一家不過10來人的小公司,最頭疼的問題是,誰來承擔每次數十萬元投資風險?最后公司和深圳的客戶靈活達成協議:如果知識產權歸客戶,就由客戶承擔風險;如果與客戶共擔風險,產品還可轉銷其他客戶。新模式剛一推出,業內馬上接受。
與企業負責人們看法一致的是,國際著名集成電路專家、深圳市政府科技顧問高秉強博士,他說,“深圳應當能夠在未來3至5年內發展成為國內乃至世界重要的集成電路產業基地,不過需發揮優勢,搞好IC設計,抓市場需求,發展深圳自己的特色產品,針對一些重大應用領域,緊跟市場需求,將整機系統與集成電路設計相結合,從系統角度找到突破口,結合整機系統找到自己在市場上的準確定位,從而引導并占領市場。”
(來源:深圳商報記者張瑩林若飛)